如何预防血友病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关键词: #血友病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关键词: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基因检测、产前诊断、避免创伤、定期输注凝血因子等措施降低发病风险或减少症状发作。

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在婚前或孕前进行基因检测。通过检测F8或F9基因突变,可明确携带者状态。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后代患病概率较高,需结合产前诊断技术干预。检测需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结果应由遗传咨询师解读。
对确诊携带者的孕妇,可通过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获取胎儿DNA进行基因分析。妊娠10-12周可进行绒毛活检,15-20周可行羊膜腔穿刺。发现胎儿为血友病患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评估继续妊娠的风险,并做好新生儿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准备。
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儿童患者应佩戴护膝、护肘等防护用具,家具边角加装防撞条。禁用锐利玩具,刷牙选用软毛牙刷。成年患者避免从事高危职业,日常使用电动剃须刀替代传统刀片。

确诊患者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预防出血。常用药物包括人凝血因子VIII冻干粉针剂、重组人凝血因子IX注射液等。根据体重和出血情况调整剂量,维持因子活性在安全水平。治疗期间需监测抑制物产生,出现抗体时需改用免疫耐受方案。
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定期评估关节健康状况。物理治疗可改善关节功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保护。营养方面需补充维生素K和铁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患者应随身携带疾病识别卡,注明血型和凝血因子使用记录。

血友病患者及携带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饮食注意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K,如瘦肉、菠菜、西蓝花等。日常活动选择步行、骑固定自行车等低风险运动,运动前后检查关节状况。家属需学习基本止血方法,家中常备冰袋和弹性绷带。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定期参加血友病诊疗中心举办的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