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如何预防和保健
              口腔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口腔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牙周炎患者可通过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定期检查、戒烟限酒、压力管理等方式预防和保健。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由菌斑堆积、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

每日至少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龈沟。牙线或冲牙器每日清理牙缝,减少邻面菌斑堆积。每3个月更换牙刷,避免细菌滋生。牙龈红肿时可短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抑菌。
增加维生素C丰富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适量食用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蔬果,刺激唾液分泌帮助清洁。限制精制糖摄入,避免碳酸饮料破坏口腔酸碱平衡。缺钙人群可补充牛奶、豆制品。
每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清除龈下结石,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工刮治器。每年拍摄全景片评估牙槽骨吸收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至3-4个月。发现牙龈萎缩时可进行牙周探诊检查。

烟草中尼古丁收缩血管加重牙龈缺血,酒精刺激黏膜增加出血风险。吸烟者牙周袋深度通常比非吸烟者深2-3毫米。电子烟同样会抑制牙龈成纤维细胞活性。戒断困难者可寻求尼古丁替代疗法。
长期焦虑会升高皮质醇水平,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使菌斑更易致病。建议每日进行15分钟冥想或深呼吸练习。夜间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垫,避免牙齿过度受力。适当有氧运动可调节全身炎症反应。

牙周炎患者应建立口腔健康日记,记录牙龈出血频率和牙齿松动变化。选择小头牙刷配合单束刷清洁后牙区,使用冲牙器时水温保持37℃避免刺激。正畸患者需特别加强托槽周围清洁。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可显著改善牙周状况。出现持续性口臭或咀嚼疼痛时须及时复诊,晚期骨吸收可能需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