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性肝炎

传染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240次浏览

关键词: #肝炎 #药物 #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是指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常见诱因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中草药及保健品等。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等,严重时可进展为肝衰竭。

1、抗生素类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直接毒性引发肝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伴发热、皮疹,需立即停药并监测肝功能。治疗可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2、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过量使用会耗竭肝脏谷胱甘肽储备,导致肝细胞坏死。典型表现为服药后48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压痛。急性中毒需在24小时内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解毒。

3、抗结核药

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联合用药时,异烟肼代谢产生的肼类物质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治疗2-8周可能出现无症状转氨酶升高,严重时需停用抗结核药并改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保护肝细胞。

4、中草药制剂

何首乌、雷公藤等中草药含蒽醌类、生物碱等肝毒性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常见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需停用相关草药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

5、保健品滥用

蛋白粉、维生素E软胶囊等超剂量补充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部分减肥类保健品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成分,会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建议立即停用可疑产品,必要时使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改善微循环。

预防药物性肝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联用多种药物或长期服用保健品。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乏力、尿黄等症状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宜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肝细胞修复,但须避免饮酒及进食霉变食物加重肝脏负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用药前需评估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