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b1的介绍

关键词: #黄曲霉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素B1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强致癌性真菌毒素,常见于霉变谷物、坚果等食物中,需严格防范污染。
黄曲霉素B1通过肝脏代谢酶激活后形成环氧化物,与DNA共价结合导致基因突变。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主要损伤肝脏,长期接触可能诱发肝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
花生、玉米、棉籽及其制品最易受污染,稻米、小麦次之。高温高湿环境会促进霉菌产毒,储存不当的粮油作物风险更高。动物食用污染饲料后,其代谢产物可能残留在乳制品中。
我国规定谷物中黄曲霉素B1限量为20μg/kg,婴幼儿食品为0.5μg/kg。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常用检测手段,免疫亲和柱净化可提高检测灵敏度。
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3%以下,保持储存环境温度低于20℃。紫外线照射可降解部分毒素,碱处理能破坏其分子结构。选购食品时注意外观无霉斑,避免购买散装劣质农产品。
急性中毒表现为呕吐、黄疸等症状,需立即洗胃并静脉注射葡醛内酯解毒。长期暴露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癌筛查,临床可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药物辅助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定期检查储粮情况,发现霉变立即废弃。烹饪前充分淘洗谷物,采用高压蒸煮方式可降低毒素活性。建议多样化饮食来源,减少单一食物的长期大量摄入,特殊人群如孕妇、肝病患者需格外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