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万古霉素的作用

普外科编辑 医言小筑
444次浏览

去甲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去甲万古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干扰细菌RNA合成、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等。该药物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肠球菌感染、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等疾病。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去甲万古霉素通过结合细菌细胞壁前体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末端,阻断转肽酶和转糖基酶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这种作用机制使得细菌无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结构,最终导致细菌溶解死亡。该药物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2、干扰细菌RNA合成

去甲万古霉素能够穿透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肽链延长阶段。这种作用不仅影响细菌生长繁殖,还能增强其他抗菌药物的协同效应。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这种多靶点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3、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

高浓度去甲万古霉素可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泄。这种作用能够快速杀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对生物被膜内的细菌也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在治疗心内膜炎、骨髓炎等深部组织感染时,这种特性有助于药物渗透至感染部位。

4、调节免疫反应

去甲万古霉素能够抑制某些革兰阳性菌释放的外毒素,减轻由毒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在治疗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时,这种作用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该药物还能减少细菌生物被膜形成,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5、肠道菌群调节

口服去甲万古霉素在肠道内几乎不吸收,可选择性抑制艰难梭菌等致病菌生长,而对正常肠道菌群影响较小。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和伪膜性肠炎的一线药物。通过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能够有效控制腹泻症状并预防复发。

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变化,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治疗期间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重症感染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疗程,完成规定治疗周期以防止耐药性产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