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伤口上肉痛的原因是什么?

剖腹产后伤口上肉痛可能与手术创伤、伤口愈合不良、神经损伤、局部感染、瘢痕增生等因素有关。剖腹产属于腹部手术,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但持续或加重的疼痛需警惕并发症。
剖腹产手术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子宫壁,术后伤口周围组织会出现炎性水肿和局部缺血,导致疼痛。这种疼痛在术后1-3天最明显,表现为刀口周围钝痛或刺痛,活动时加重。可通过冰敷缓解肿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镇痛。
若患者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或糖尿病等情况,可能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伤口愈合延迟。表现为伤口边缘发红、渗液,触摸时有明显压痛。需加强伤口换药,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手术中可能损伤腹壁皮神经,导致伤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出现灼痛、麻木或针刺感。神经损伤性疼痛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或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症状。
细菌感染会引起伤口红肿热痛,伴有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需取分泌物培养后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体质敏感者可能在术后2-3个月出现瘢痕疙瘩,表现为伤口凸起、发硬伴瘙痒疼痛。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软化瘢痕,或外贴硅酮凝胶敷料抑制增生。日常应避免搔抓和衣物摩擦刺激。
剖腹产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上多摄入瘦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搭配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促进组织修复。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牵拉痛。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出现发热或伤口渗液,应立即返院检查。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