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物可以导致流产?
产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产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依沙吖啶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等药物可能导致流产。这些药物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绝对禁止自行服用。

米非司酮片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该药物通过阻断孕酮活性,导致蜕膜组织坏死、绒毛受损,从而诱发宫缩。使用后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流产症状。常见剂型为米非司酮片,需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使用。
米索前列醇片是前列腺素E1类似物,能增强子宫收缩力和频率,软化宫颈。临床上与米非司酮联用于药物流产,可能导致严重子宫出血或不全流产。剂型为米索前列醇片,服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卡前列甲酯栓通过阴道给药直接作用于子宫,引起强烈宫缩导致妊娠终止。主要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能引发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该药物为卡前列甲酯阴道栓剂,须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操作使用。

依沙吖啶注射液属于杀菌消毒剂,羊膜腔内注射可刺激子宫收缩。用于14-28周妊娠引产,可能导致胎盘滞留或感染。剂型为依沙吖啶注射液,需严格无菌操作并监测宫缩情况。
缩宫素注射液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诱发规律宫缩。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子宫破裂,临床上用于催产或产后止血。常见剂型为缩宫素注射液,使用期间需持续胎心监护。

上述药物均属于处方药,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大出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妊娠期女性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应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服用任何药物。日常应注意避孕措施,意外妊娠时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处理。保持外阴清洁,流产后一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加强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