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缝隙蜂窝织炎的病因

眼科编辑 医普小新
167次浏览

眶下缝隙蜂窝织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因包括鼻窦炎扩散、面部外伤感染、牙源性感染、皮肤疖肿挤压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该病可能伴随眼睑红肿、疼痛发热、视力模糊等症状,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1、鼻窦炎扩散

急性鼻窦炎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能穿透骨壁蔓延至眶下间隙。患者常有鼻塞脓涕病史,伴随眶周压痛和头痛。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鼻窦穿刺引流。若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提示感染加重。

2、面部外伤感染

面部皮肤破损后未规范消毒,细菌经伤口侵入深层软组织。常见于动物抓伤或异物刺伤后3-5天出现局部硬结红肿。需清创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预防全身感染。糖尿病患者更易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

3、牙源性感染

龋齿或根尖周炎化脓时,病菌通过上颌骨牙槽突扩散至眶下区。特征为患侧牙龈肿胀、咀嚼疼痛,可能伴口臭。需拔除病灶牙后静脉输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厌氧菌治疗。

4、皮肤疖肿挤压

面部危险三角区疖肿被暴力挤压后,细菌经面静脉逆行感染。初期表现为局部硬结,48小时内快速进展为弥漫性红肿。严禁热敷,应早期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必要时切开引流。可能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5、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者等群体防御功能减弱,轻微感染即可扩散。临床表现不典型但进展迅速,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同时控制基础疾病。

眶下缝隙蜂窝织炎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按压肿胀部位。饮食需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蒸蛋,减少咀嚼动作。急性期建议冷敷缓解疼痛,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及时物理降温。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吸烟,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促进代谢。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以预防颅内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