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玻璃体后脱离怎么办呢

眼科编辑 医路阳光
499次浏览

眼玻璃体后脱离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药物、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方式干预。眼玻璃体后脱离通常由年龄增长、高度近视、眼部外伤、炎症反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原因引起。

1、定期眼科检查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玻璃体与视网膜黏连情况。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至3-6个月。检查可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出血,避免病情进展。

2、避免剧烈运动

减少篮球、跳水等头部剧烈晃动活动,防止玻璃体牵拉导致视网膜撕裂。日常可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运动时佩戴护目镜。若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

3、遵医嘱使用药物

玻璃体出血者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积血吸收。炎症反应明显时可能需用地塞米松滴眼液。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4、激光治疗

出现视网膜裂孔时可采用激光光凝术,通过热效应封闭裂孔边缘。该治疗在门诊即可完成,术后需避免揉眼并按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多数患者1-2周后视网膜黏连稳固。

5、玻璃体切割术

严重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时需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使用23G/25G器械清除混浊玻璃体并复位视网膜。术后需保持俯卧位1-2周,定期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日常应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每日补充深绿色蔬菜及蓝莓等富含叶黄素食物。阅读时保持30厘米用眼距离,每40分钟远眺休息。若突然出现视野缺损或闪光频发,须立即至眼科急诊处理。高度近视者建议避免过山车、蹦极等高风险娱乐活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