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要怎么治疗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哺乳期需求增加、青少年生长发育过快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红枣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搭配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影响铁吸收。长期素食者需注意膳食搭配。
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是临床常用补铁药物。铁剂可能引起恶心、便秘等胃肠反应,宜餐后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但需与钙剂、抗酸药间隔服用。补铁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储存铁。
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月经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需针对性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铁吸收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铁吸收减少,根治感染有助于改善贫血。炎症性肠病患者需控制疾病活动度。
血红蛋白低于60克每升的重度贫血患者,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时需考虑输血。输血可快速改善组织缺氧症状,但无法纠正铁缺乏状态。输血后仍需继续铁剂治疗补充铁储备。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归脾汤、八珍汤等中药方剂可改善气血两虚症状。阿胶、当归、熟地黄等药材具有补血功效。针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可调节气血运行。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配合饮食调理效果更佳。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摄入。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避免过量饮茶影响铁吸收。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治疗期间每2-3个月复查血常规,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心悸、乏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