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肌腱损伤
预防肌腱损伤可通过科学运动、合理饮食、规范姿势、适度休息、防护装备等方式实现。肌腱损伤通常由运动过度、营养不良、长期劳损、外力冲击、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
1、科学运动
运动前充分热身10-15分钟,重点激活目标肌群,采用动态拉伸提高肌腱延展性。运动时控制强度,避免突然增加负荷,建议采用渐进式训练计划。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帮助肌腱恢复弹性。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更适合肌腱保护。
2、合理饮食
每日摄入足够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结缔组织修复,可通过柑橘类水果获取。适量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减轻肌腱炎症反应。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肌腱脱水导致弹性下降。
3、规范姿势
日常工作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重物搬运时采用屈髋屈膝姿势,减少肌腱牵拉负荷。使用电子设备时调整屏幕高度,维持手腕自然伸直状态。久坐人群建议每30分钟变换姿势,进行简单伸展活动。
4、适度休息
高强度运动后保证48小时恢复期,避免连续训练同一肌群。出现肌腱轻微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RICE原则处理。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重复性动作持续超过1小时。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促进肌腱组织修复。
5、防护装备
运动时佩戴专业护具如护腕、护膝,提供外部支撑。选择具有良好缓震功能的运动鞋,减少地面反作用力。寒冷环境下使用保暖护具,维持肌腱适宜温度。特殊工种人员应穿戴防震手套等职业防护装备。
日常可进行肌腱强化训练如离心训练,逐步提升肌腱负荷能力。注意观察身体信号,出现持续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中老年人群可定期进行肌腱超声检查,早期发现退行性病变。建立规律的运动日志,记录训练强度与身体反应,及时调整预防方案。保持适度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肌腱负担。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