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0-01-0855057次浏览

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下肢肿胀,病情严重,高位深静脉完全被堵塞时会有股白肿症状,全肢出现深静脉血栓时会出现股青肿症状,此时情况特别危急。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肢还会有疼痛发热、浅静脉曲张等表现。

血液处在高凝状态中,静脉壁受到损伤,血流淤滞等原因,都可能会引起深静脉血栓,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发现异常时应该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影响运动功能,甚至出现肺栓塞危及到生命,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具体有哪些呢?
  1、下肢肿胀
  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下肢肿胀,如果是周围型的,一般主要是小腿肿胀为主;如果是中央型或者混合型的,整个下肢都会有明显的肿胀症状。
  2、股白肿
  如果病情严重,短时间内导致高位的深静脉完全被堵塞,就会出现股白肿的症状,整个肢体会明显的肿胀,此时会因远端肢体缺血而发白。出现股白肿时非常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否则可能会因为血栓脱落出现肺栓塞,危及到生命。
  3、股青肿
  如果全肢都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出现,肢体会因为缺血而发紫、发黑,这时就出现了股青肿。它与股白肿一样,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手术取栓。
  4、患肢疼痛
  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候,患肢还常常会有疼痛感,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者走路时疼痛加重,此时如果对腓肠肌进行按压,还会出现明显的压痛感。
  5、患肢发热
  患有这种疾病时,血流瘀滞,静脉血太多等原因,会导致患肢的温度升高。如果测量时,发现患肢的温度比另一条正常的肢体的温度高1~2度,就应该引起注意,可能是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
  6、浅静脉曲张
  当出现急性深静脉血栓时,浅静脉也会有明显的增粗、扩张等表现。这主要是因为深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液会通过浅静脉流向心脏,所以浅静脉会出现代偿性的变宽、变粗等。

相关推荐

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始于孕期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在月子里不要过早活动,不然会伤身子,一辈子落下病根。其实,这样做是好心办坏事,对产妇的健康很不利,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后果,DVT就是其中之一。
02:29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
下肢静脉血栓分期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形成血栓的14天之内称为急性期。血栓形成15到30天。血栓形成大于等于30天。针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相关治疗措施主要有四种。一、一般处理,包括抬高患肢,避免大幅度活动。二、抗凝治疗,也是首选治疗,主要给予静脉低分子肝素、肝素钠或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三、如果出现严重的静脉血栓,可能会给予溶栓治疗。四、手术治疗排在溶栓治疗之后,一般也不采取。
02:37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还有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一、腿部抬高和初期的卧床休息,可以缓解深静脉血栓病人急性腿部肿胀的疼痛。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目前最主要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正确使用抗凝剂,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三、溶栓主要包括系统性溶栓和导管性溶栓。四、如果手术或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一般持续三个月,对于特发性深静脉血栓,建议持续六到十二个月。
01:58
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溶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可以溶栓。主要包括系统性溶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药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统性溶栓是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又称为CDT。经近端深静脉置管逆行插入肢体远端深静脉,先利用导丝和导管,对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过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将急性期疏松新鲜血栓溶解,主干静脉及时恢复通畅。目前认为,导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可改善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什么
血液瘀滞、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都有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血液的瘀滞状态。血液的瘀滞状态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首要因素。久病卧床、外伤、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和长时间久坐,以及下蹲都是造成血液缓慢流动、瘀滞的原因,促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血液的高凝状态。由于创伤、手术、大面积的烧伤、妊娠、分娩等容易造成血小板的增高,黏附性增强,最终促发血栓的形成。三、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损伤之后,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感染性刺激都会引起血管壁损伤,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三大因素中,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是血液瘀滞状态,特别是卧床的病人,最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语音时长 01:41

2019-11-27

56345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是什么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包括以下症状和体征:肿胀、疼痛、Homans征、Neuhof征阳性、体表变化、体表变化等。一、因为血液回流障碍,造成血液的瘀滞,然后造成下肢的肿胀,特别是出现单侧的肿胀。二、将足急速背屈的时候,出现小腿肌群被牵拉伸长,可以出现疼痛。这个肌群主要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三、压迫小腿后方,也会引起局部疼痛。四、患者的色泽、温度、感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腘动脉的情况会发生改变。主要会出现皮肤色泽变深,温度变低,感觉缺失以及足背动脉减弱,包括胫后动脉和腘动脉的减弱。五、体表变化。这个曲张主要发生在一到两周之内。六、一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要注意有没有肺栓塞的体征。肺栓塞主要有三大体征,包括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需要特别注意。
语音时长 01:53

2019-11-27

55477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血管的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仅从表现去判断,还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去进行证实。主要的辅助检查有三种:1、实验室检查,称为D-二聚体的检查,2、超声科检查,称为血管超声检查。血浆的D-二聚体检查,一般是指血液中D-二聚体大于500ug/L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急性的VET筛查,特殊情况下的DVT诊断,包括疗效评估,包括VET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敏感性很高特异性很低。3、是血管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特别注意的是,血管超声检查之前,需要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将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中、高、低度三种,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是阴性,对于低度的可能患者就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的可能要做进一步的CT静脉成像、核磁共振的静脉成像或者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加以证实。
语音时长 01:51

2019-11-27

63011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治愈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以通过非手术手段进行治疗的,但是严重情况下有可能会进行手术治疗直接手术取出血栓,但是一般情况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理疗康健等方式进行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以及加强肌肉锻炼等,促进下肢肌肉的力量增强以及回复活动能力,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所谓的肺栓塞其实是肌体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之后就随血液进入肌体肺内。小静脉中血栓脱落造成栓塞,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可能会造成的肺栓塞会造成死亡,还会引发下肢移动困难、疼痛等诸多症状。
什么原因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血管壁损伤,常出现于做过穿刺、化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第二、血流速减慢,常见于脑梗、脑出血,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怀孕期女性;第三、血液高凝状态,多出现于肿瘤和糖尿病患者。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30

51204次收听

下肢深静脉血栓该怎么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及局部浅静脉扩张,其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B超,用于单纯诊断,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二、多普勒检查和静脉造影;三、CT、核磁检查以及二聚体化验,主要应用于特殊情况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09

2018-09-30

62070次收听

01:16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际就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异常凝集成血凝块,主要表现为腿部的明显肿胀,并且单侧形成血栓较多。除深静脉血栓以外,还有在浅静脉形成的叫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
01:2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又叫骨肿,主要病基是湿热瘀虚。初期以湿热瘀虚为主,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中期以瘀湿虚为主,治疗原则以活血破瘀、祛湿通络为主。后期以瘀虚为主。在治疗的原则上,采用益气健脾、活血通脉的方法。
血栓性疾病的介入综合治疗的进展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利用介入技术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越来越引起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多学科研讨,科研攻关和临床诊断、治疗已逐步开展,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碎栓消融治疗等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就方法学而言,综合性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最有效疗法。
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妊娠期和围产期死亡的重要致死致残因素。为了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应当有效预防、及早诊断和恰当治疗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