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内分泌代谢科 > 内科 > 糖尿病
糖尿病人晚饭可选择荞麦面、清蒸鱼、西蓝花、魔芋豆腐、无糖酸奶等食物,也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建议结合血糖监测调整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肥胖手术可缓解2型糖尿病。减重手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肠道激素等机制帮助控制血糖,主要术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等。
切除部分胃体减少胃容量,降低饥饿素...
初春血糖不稳定可能与气温变化、饮食调整、运动减少、激素波动、感染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血糖波动通常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异常、易出现低血糖等症状。
初春时节昼夜温...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增加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风险,包括巨大儿、早产和妊娠期高血压等。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等问题,增加剖宫产概率。对胎儿而言,高血糖环境可能引发巨大儿,导致分...
妊娠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打胰岛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会通...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喝蜂蜜水。血糖控制稳定时可少量尝试,但需严格监测血糖变化。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升糖指数较高,可能快速升高血糖水平。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饮用后易诱发血糖骤升,增加...
蜂蜜不能治疗糖尿病,但适量食用可能对血糖影响较小。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升糖指数较高,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蜂蜜虽然含有少量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但无法替代降糖...
蜂蜜对糖尿病患者通常没有明显好处,过量摄入可能升高血糖。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虽然蜂蜜含有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其升糖指数较高,对血糖控制不...
妊娠糖尿病一般无须提前终止妊娠,通过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多数可维持妊娠至足月。
妊娠糖尿病孕妇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通常可以继续妊娠至自然分娩。日常需严格遵循低糖、高纤维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
糖尿病患者做胃镜检查需特别注意血糖管理、药物调整和并发症预防。
胃镜检查前应告知医生糖尿病病史及用药情况,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较安全。使用胰岛素者需调整剂量,口服降糖药者检查当日早晨...
首页上一页12345 ... 8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肠瘘病人可以适量吃低渣流质食物、高蛋白食物、低纤维蔬果、易消化主食及富含电解质的食物。肠瘘通常由创伤、感染或手术并发症导致,表现为肠内容物异常漏出,需结合营养支持促进愈合。
一、低渣流质食物
米汤、过滤蔬菜汁或稀释果汁等低渣流质食物可减少肠道刺激。这类食物不含固体残渣,能降低肠瘘渗出风险,同时提供基础水分和热量。需避免含乳糖或高糖饮品以防腹泻加重。
二、高蛋白食物
蒸蛋羹、鱼肉泥或蛋白粉等优质蛋白来源有助于组织修复。肠瘘患者常伴随蛋白质大量流失,需通过易吸收形式补充。可将肉类搅碎成糊状,或选择乳清蛋白制剂,但需监测耐受性。
三、低纤维蔬果
南瓜泥、胡萝卜泥或香蕉等低纤维蔬果可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需控制在每日10克以下,避免粗纤维刺激瘘口。水果应去皮去籽,蔬菜需彻底煮烂后压滤,减少残渣残留。
四、易消化主食
白粥、软面条或土豆泥等精细碳水化物提供能量。选择精制谷物可降低消化负担,烹调时需延长熬煮时间至完全糊化。可添加少量植物油增加热量密度,但避免油炸烹饪方式。
五、富含电解质食物
口服补液盐、椰子水或肉汤能预防电解质紊乱。肠瘘导致消化液大量丢失时,需通过饮食补充钠、钾等元素。自制肉汤应去除浮油,商业补液产品需遵医嘱调配浓度。
肠瘘患者需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日进食6-8次,单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食物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肠道。建议记录饮食日志,观察瘘口排出量与性状变化。若出现腹胀、呕吐或引流液增多,需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并联系营养师。长期肠瘘患者可考虑肠内营养制剂支持,但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配方。
霰粒肿和麦粒肿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触感差异进行区分。霰粒肿是睑板腺囊肿,表现为无痛性硬结;麦粒肿是睑腺炎,常伴红肿热痛。具体鉴别需结合以下特征:发病速度、疼痛程度、局部表现及是否化脓。
1、发病机制
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与细菌感染无关。麦粒肿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睑腺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睫毛毛囊或睑板腺。两者病因差异决定治疗方式不同,霰粒肿通常无须抗生素,麦粒肿需抗感染处理。
2、症状表现
霰粒肿初期表现为眼睑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且边界清晰,皮肤表面无充血,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麦粒肿起病急骤,患处明显红肿热痛,常伴结膜充血,2-3天后可能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症状缓解。儿童麦粒肿可能伴随全身发热,家长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3、触感差异
触诊时霰粒肿呈光滑的圆形结节,与皮肤无粘连,推之可移动,按压无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麦粒肿触之有明显压痛,硬结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化脓后可触及波动感。反复发作的霰粒肿需排查睑板腺功能障碍,建议眼科专科检查。
4、病程进展
霰粒肿进展缓慢,部分可自行吸收,较大囊肿可能持续存在或继发感染。麦粒肿病程约7-10天,脓液排出后迅速好转,但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发麦粒肿时,家长需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就医。
5、治疗方式
霰粒肿早期可热敷促进吸收,顽固性囊肿需行霰粒肿刮除术。麦粒肿需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抗生素,化脓后切开引流。两种疾病均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霰粒肿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日常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脏手揉眼,化妆者需彻底卸妆。霰粒肿患者可每日热敷2-3次,麦粒肿急性期禁忌挤压脓肿。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儿童患者家长应协助规范用药。出现视力模糊、头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立即至眼科就诊。
5岁孩子一般不建议喝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等刺激性成分,可能对儿童胃肠黏膜和肝功能造成负担,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成人缓解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或晕车晕船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其配方中的苍术、陈皮等中药成分具有解表化湿作用,但乙醇含量较高。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代谢酒精能力较弱,可能引发腹痛、头晕等不良反应。部分儿童可能对药物中的白芷、茯苓等成分过敏,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若儿童出现中暑或胃肠不适,可优先选择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水等安全方式。
极少数情况下,医生可能根据患儿体重和病情调整藿香正气水用量,但需排除过敏史和肝功能异常。临床更推荐使用儿童专用剂型如藿香正气口服液,其不含乙醇且浓度更适合儿童。家长切勿自行给儿童服用成人药物,用药前应咨询儿科医师,必要时可选择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儿童适用药物对症处理。
儿童夏季防暑应注重预防,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着透气衣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000毫升。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西瓜、绿豆汤等清热食物。若出现持续呕吐、精神萎靡或高热,需立即就医排查急性胃肠炎、脱水等急症,避免延误治疗。
子宫肌瘤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刺激雌激素分泌或影响内分泌平衡的食物,主要有高脂肪食物、含雌激素食物、辛辣刺激食物、酒精类饮品、生冷寒凉食物等。
1、高脂肪食物
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食物可能促进雌激素合成,增加子宫肌瘤生长风险。日常建议选择清蒸、水煮等低脂烹饪方式,优先摄入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
2、含雌激素食物
蜂王浆、雪蛤、动物胎盘等含外源性雌激素的食物可能刺激肌瘤增大。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作用较弱,适量食用无需过度限制,但应避免浓缩大豆异黄酮补充剂。
3、辛辣刺激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可能加重盆腔充血,诱发痛经或异常子宫出血。合并月经量多的患者更需控制摄入,烹调时可选用姜、葱白等温和调味品替代。
4、酒精类饮品
酒精可能干扰肝脏雌激素代谢,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红酒、啤酒等含酒精饮品均应限制,经期前后更需严格避免,以防加重出血症状。
5、生冷寒凉食物
冰淇淋、冷饮等可能引起子宫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中医理论认为寒性食物易导致气滞血瘀,建议将水果放置室温后食用,冬季可适量饮用桂圆红枣茶暖宫。
子宫肌瘤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等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有助于调节激素代谢。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复查肌瘤大小变化。若出现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药物。
乳管内肿物可能是良性或恶性,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乳管内肿物主要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等类型。
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最常见的乳管内良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乳头单孔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可通过乳腺超声、乳管镜检查初步诊断,确诊需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乳管区段切除术,预后良好。
2.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属于良性病变,主要因乳管分泌物淤积导致导管扩张,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症状包括乳头溢液、乳晕区肿块伴压痛。可通过乳腺超声和乳管造影诊断,轻度病例无须治疗,症状明显者可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3.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敏感性增高相关,表现为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的无痛性肿块。超声检查可见类圆形低回声结节,若肿块增大或影响外观可手术切除,多数无须特殊处理。
4. 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导管内癌属于非浸润性恶性肿瘤,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乳腺钙化或乳头溢液。乳腺X线摄影和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标准治疗为保乳手术联合放疗或全乳切除术,预后相对较好。
5.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癌细胞已突破导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可触及质硬肿块伴皮肤橘皮样改变。确诊需穿刺活检,治疗需综合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发现乳管内肿物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日常需定期自我检查乳房,注意观察乳头溢液性状,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X线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更早开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