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内科 > 内科 > 心肌炎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横纹肌溶解症通常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横纹肌溶解症可能与剧烈运动、肌肉挤压伤、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尿液颜色加深、乏力等症状。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肌肉组织快速分解导致肌红蛋白释放入血,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症状较轻时,部分患者可能误以为可以自愈,但肌红蛋白持续释放会加重肾脏负担。及时补液可帮助稀释肌红蛋白浓度,碱化尿液能减少肾小管堵塞风险,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肌肉损伤程度较轻者通过充分休息和补液可能症状缓解,但肌酸激酶水平持续升高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干预。
当出现酱油色尿或无尿时,表明已发生急性肾损伤,此时必须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合并高钾血症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需心电监护并注射钙剂拮抗。创伤性横纹肌溶解伴随筋膜室综合征时,需手术切开减压防止肌肉坏死。某些遗传性肌病或药物毒性导致的横纹肌溶解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随访监测。
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3000毫升有助于肾脏修复。定期复查肌酸激酶和肾功能指标,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既往有横纹肌溶解病史者再次出现肌肉酸痛时,应及时检测肌红蛋白尿。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必要时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可能由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食物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胃肠动力异常可能与肠道平滑肌收缩节律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餐后腹痛加重、排便后缓解。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配合低FODMAP饮食减少产气食物摄入。
内脏高敏感性指肠道对正常刺激的痛觉阈值降低,可能与脑-肠轴调节异常有关,常见症状为排便前腹部绞痛。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必要时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改善神经调节。
肠道菌群紊乱时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可能引发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尝试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同时增加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摄入。
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通过脑肠互动加重症状,表现为紧张时腹泻发作。除心理疏导外,可配合腹式呼吸训练,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
乳糖或麸质不耐受可能诱发腹胀、排气增多,可通过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确诊后需避免相关食物,乳糖不耐受者可补充乳糖酶胶囊,麸质敏感者需严格执行无麸质饮食。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等适度运动,饮食上采取少量多餐方式,避免辛辣、生冷及高脂食物。建议记录症状与饮食、情绪的关联性,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急性发作期可局部热敷腹部,若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timi血流三级属于相对严重的冠状动脉血流异常,通常提示心肌灌注显著受限,需及时干预。
timi血流分级是评估冠状动脉造影中血流速度的标准,三级为正常血流,二级为部分受阻,一级为严重受阻,零级为完全闭塞。当出现timi血流三级时,说明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加速斑块形成。血栓形成通常与血小板聚集或斑块破裂有关,血管痉挛则可能由吸烟、寒冷刺激等诱发。
对于timi血流三级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以及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放置支架改善血流。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饮食上应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功能性肠疾患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黏液便等。功能性肠疾患通常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腹痛是功能性肠疾患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绞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排便后可能缓解。腹痛可能与胃肠动力紊乱或内脏高敏感性有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腹胀表现为腹部饱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隆,常伴随嗳气或排气增多。肠道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障碍是主要原因。建议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可遵医嘱使用二甲硅油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腹泻型可能每天排便超过3次且粪便稀薄;便秘型可能每周排便少于3次且粪便干硬。可能与肠道传输异常有关。腹泻型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便秘型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
排便后仍有便意或感觉排便不彻底,可能与直肠敏感性增高或盆底肌协调障碍有关。建议建立规律排便习惯,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严重时遵医嘱使用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如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粪便表面附着透明或白色黏液,通常不伴脓血。肠道黏膜分泌功能亢进是主要原因。需注意与炎症性肠病鉴别,症状持续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黏膜保护剂。
功能性肠疾患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限制辛辣刺激、高脂及产气食物摄入,适当补充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香蕉等。每日进行散步等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蠕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记录症状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主动脉型心是一种心脏形态异常,通常提示主动脉扩张或心脏负荷增加,其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因和并发症判断。主动脉型心可能与高血压、主动脉瓣疾病、马方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主动脉型心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心脏影像学异常,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胸痛等表现,尤其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症状更明显。长期未控制的主动脉型心可导致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若合并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可能突发剧烈胸痛、休克,需紧急处理。
部分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导致的主动脉型心,可能在青年时期就出现主动脉根部显著扩张,妊娠、剧烈运动等情况下易发生血管破裂。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瓣膜钙化、狭窄,加速主动脉扩张进程。
建议确诊主动脉型心的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CT检查监测主动脉直径变化,控制血压和心率,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出现胸痛、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合并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者应进行家族筛查,妊娠前需专业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