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内科 > 内科 > 低渗性脱水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孕晚期肠胃炎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脱水等。孕晚期肠胃炎可能是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孕妇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孕晚期肠胃炎常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胆汁。这种情况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食用变质食物导致的细菌感染有关。孕妇呕吐时需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
肠胃炎引起的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伴随水样或糊状腹泻,每日可达数次。细菌性肠胃炎腹泻可能含有黏液或血丝。孕妇出现腹泻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食用高纤维、高脂肪食物。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规律性阵痛,需警惕早产可能,应及时就诊。
感染性肠胃炎可能导致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伴随明显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孕妇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退热药物。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胎儿安全的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治疗。
肠胃炎会导致孕妇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厌食。这与胃肠黏膜炎症刺激、消化酶分泌减少有关。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少量多餐。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避免空腹服用刺激性药物。若持续无法进食导致体重明显下降,需考虑静脉营养支持。
频繁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等。孕妇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15-20分钟饮用少量补液。严重脱水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表现,需立即住院治疗。孕期脱水可能诱发宫缩,增加早产风险,需密切监测胎动和宫缩情况。
孕晚期出现肠胃炎症状时,孕妇应卧床休息,保持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饮食上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监测胎动变化,如出现胎动异常、规律宫缩、阴道流血等产科急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或抗生素,所有药物使用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左侧结肠癌早期症状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贫血等。左侧结肠癌是发生在降结肠、乙状结肠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左侧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者排便次数增多。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里急后重感。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左侧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与粪便混合或附着在粪便表面。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是主要原因,出血量通常较少但持续存在。便血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左侧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左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较轻且间歇性发作。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或肠蠕动异常是主要原因,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鸣音亢进。腹痛症状在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但会反复出现。
部分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可在左下腹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肿块多为肿瘤本身或肿大的淋巴结。肿块通常固定不移,按压时可能有轻度压痛。腹部肿块的出现提示肿瘤已经发展到一定体积,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左侧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慢性失血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肿瘤长期少量出血导致铁丢失是主要原因,贫血程度与病程长短相关。贫血症状进展缓慢,容易被忽视,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
左侧结肠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食用,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结肠癌发生风险。确诊左侧结肠癌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小儿脑瘫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早产与低体重、分娩损伤、新生儿黄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部分小儿脑瘫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有关,可能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这类患儿常伴随智力障碍或癫痫发作,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临床可遵医嘱使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改善脑代谢,配合巴氯芬片缓解肌张力增高,必要时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干预。
妊娠期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脑发育异常。这类患儿多伴有小头畸形或听力障碍,出生后需进行脑部MRI检查。治疗可选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促进神经修复,结合苯海索片控制不自主运动,同步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
孕周不足37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时,未成熟脑组织易受缺氧缺血损伤。这类情况常引发痉挛型脑瘫,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推荐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营养神经,配合踝足矫形器矫正步态,必要时实施跟腱延长术。
产程异常或器械助产可能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或缺氧性脑病。患儿多见偏瘫或手足徐动症状,需通过头颅CT评估损伤程度。治疗可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脑循环,结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缓解局部痉挛,同步进行Bobath疗法训练。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发核黄疸,造成基底节区不可逆损伤。这类患儿典型特征为听觉障碍和眼球运动异常。治疗需早期使用人免疫球蛋白阻断溶血,配合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严重者需进行换血疗法,后期加强语言认知训练。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坚持每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平衡练习,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饮食,避免呛咳风险。建议每3-6个月评估康复效果,根据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矫形器使用。保持居住环境无障碍改造,预防跌倒等二次伤害。
癌症转移到小腿骨头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病理性骨折等症状。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活动受限}、{局部皮温升高}、{神经压迫症状}、{全身消耗性表现}等。
夜间静息痛是典型特征,疼痛程度随病情进展加重,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癌细胞破坏骨组织释放炎症因子刺激神经,可能伴随刺痛或钝痛。乳腺癌骨转移多表现为股骨或胫骨近端疼痛,肺癌转移则常见于下肢长骨中段。
骨质被肿瘤侵蚀导致承重能力下降,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或避痛步态。转移灶位于膝关节附近时,屈伸活动会明显受限。部分患者因疼痛本能减少患肢使用,可能继发肌肉萎缩。
肿瘤组织血供增加及炎症反应导致皮肤表面温度升高,触诊可感知异常热感。皮下静脉可能显现迂曲扩张,但通常不出现典型红肿。需与感染性骨髓炎进行鉴别。
脊柱转移灶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腓总神经受压可能导致足下垂,表现为行走时足尖拖地。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综合征表现。
晚期患者常见贫血、消瘦、乏力等恶病质状态。高钙血症可能导致嗜睡、多尿和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升高,影像学显示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核素骨扫描显示异常浓聚灶。
出现不明原因小腿疼痛持续加重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骨扫描、PET-CT等检查。日常应避免患肢负重,预防跌倒骨折,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疼痛管理需由肿瘤科医生制定阶梯方案,可能涉及放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或靶向治疗。保持适度床上关节活动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