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内科 > 内科 > 肝炎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须立即治疗,是否干预需根据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病变程度综合评估,主要考量因素有病毒复制活跃度、转氨酶水平、肝纤维化程度及家族肝癌史。
若乙肝病...
乙肝患者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群,包括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患者。HBV感染状态主要有无症状携带、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发展阶段。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感染者可通过规范管理控制病情,少数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肝功能正常且...
乙肝表面抗体和抗原可以同时存在,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或疫苗接种后。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物,阳性结果提示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体是机体针对乙肝病毒产生的保护性...
肝炎病可能传染,主要取决于肝炎类型,传染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非传染性肝炎如脂肪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则不会传染。
甲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被...
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过度担忧。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病情发展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免疫系统状态、肝脏基础健康、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
乙肝病毒DNA载量低且肝功能正常者,通...
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引发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原因有生食污染食物、饮用不洁水源、接触感染者排泄物、卫生习惯不良等。
食用被病毒污...
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属于乙型肝炎中高流行区。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我国曾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国家之一。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儿童感染...
大三阳和小三阳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两种不同状态,大三阳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小三阳则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相对较低。
...
预防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血液暴露、安全性行为、规范医疗操作等方式实现。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感染等。
乙型肝炎可...
12345 ... 8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23天宝宝眼睛长麦粒肿通常无须过度担忧,麦粒肿是睑腺炎的俗称,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通过热敷缓解,若红肿加重或化脓需及时就医。
麦粒肿在新生儿中较常见,主要因睑板腺或睫毛毛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宝宝眼睑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触碰时有疼痛感,部分伴有轻微分泌物。早期可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患处5-10分钟,每日重复3-4次,促进炎症消退。注意毛巾需单独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若宝宝频繁揉眼,家长需轻柔固定其双手,防止细菌扩散。
若红肿范围扩大、硬结变软或出现黄色脓点,提示可能形成脓肿,此时禁止自行挤压,应由医生评估是否需切开排脓。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并发眶周蜂窝织炎,表现为眼睑剧烈肿胀、发热甚至视力模糊,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的宝妈可适当减少高脂饮食,避免乳汁脂肪含量过高加重腺体堵塞。
日常需保持宝宝眼部清洁,用生理盐水棉签从内向外擦拭眼周分泌物。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接触宝宝眼睛,婴儿衣物和毛巾应高温消毒。若3日内症状未缓解或宝宝出现拒奶、哭闹不安,建议到儿科或眼科就诊,医生可能开具红霉素眼膏等外用抗生素,但绝对禁止家长自行用药。
检查心脏问题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检测、动态心电图监测等方式进行。心脏问题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引起,建议根据症状及时就医。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问题的常用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心电图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若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心脏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评估心脏瓣膜、心肌运动及血流情况。心脏超声检查对诊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有较高价值,检查过程无辐射,适合孕妇和儿童。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注入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适用于疑似冠心病或心绞痛患者。
心肌酶谱检测通过血液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心肌酶谱检测需在发病后特定时间进行,结果异常提示心肌可能受损。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帮助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适合有心悸、晕厥等症状但普通心电图未发现异常的患者。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若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问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需重视心脏健康。
走路滑倒尾椎骨痛可通过卧床休息、冷热敷交替、遵医嘱使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尾椎骨痛通常由软组织挫伤、尾骨骨折、骶尾关节脱位、慢性劳损、局部炎症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选择硬板床侧卧减轻尾骨压力。使用环形坐垫分散局部受力,每日卧床时间建议超过8小时。持续2-3天疼痛未缓解需就医排除骨折可能。
受伤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防止软组织肿胀加重。48小时后改用热毛巾敷贴促进血液循环,每日3次,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该方法适用于无开放性伤口的轻度挫伤。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炎症疼痛,塞来昔布胶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镇痛。伴有肌肉痉挛时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药物使用不超过1周。
超声波及短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冲击波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疼痛。需由康复科医师评估后制定方案,每周2-3次,疗程10-15次。治疗期间应配合骨盆稳定性训练。
尾骨严重骨折移位或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可能需行尾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需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克洛分散片,6周内禁止骑跨动作。该情况占比不足总病例5%。
恢复期间应避免骑行、久坐等压迫尾骨的动作,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饮食增加牛奶、豆腐等富钙食物,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骨盆压力。若出现排便障碍或下肢放射痛,需立即排查骶神经损伤。建议伤后1周、1个月分别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感觉喘不上来气可能有危险,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呼吸不畅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疾病相关,常见原因有剧烈运动、焦虑发作、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若伴随胸痛、口唇发绀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剧烈运动后短暂气促通常无危险,休息后可缓解。焦虑引起的过度换气可能伴随手脚麻木,可通过深呼吸放松。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气道痉挛导致呼吸困难,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动后气促加重,需长期规范治疗。心力衰竭引发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利尿剂干预。
出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伴咯血可能提示肺栓塞,需紧急处理。自发性气胸会导致突发胸痛和呼吸窘迫,需胸腔闭式引流。喉头水肿或气管异物可能完全阻塞气道,需立即解除梗阻。重度肺炎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过敏性休克伴随的喉头水肿需肾上腺素抢救。
建议记录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烟雾刺激。长期吸烟者应进行肺功能筛查,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病情。若静息状态下出现不明原因气促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急诊科就诊,完善胸部CT、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
胸口食道有东西堵着的感觉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食管痉挛、食管裂孔疝或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这种感觉通常表现为吞咽不适、胸骨后灼热感或异物感,可能与饮食不当、胃酸刺激、食管肌肉异常收缩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胃酸反流至食管可刺激黏膜产生堵塞感,常伴随胸骨后灼烧、反酸。可能与贲门松弛、腹压增高等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避免饱餐后平卧。
食管黏膜炎症会导致吞咽疼痛和梗阻感,多因长期反流、感染或药物损伤引起。表现为进食时胸痛、食物滞留感。需通过胃镜确诊,可选用康复新液、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促进黏膜修复。
食管肌肉异常收缩会产生突发性哽噎感,可能由冷热刺激、情绪紧张诱发。发作时伴胸痛但无实际梗阻,硝酸甘油片或盐酸地尔硫䓬片可缓解症状,需排查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
胃部部分疝入胸腔可压迫食管产生堵塞,多见于肥胖、妊娠人群。平卧时症状加重,可能伴随反流。轻症可通过减重、抬高床头改善,重症需手术修复膈肌缺损。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引发功能性吞咽困难,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咽喉部紧束感,情绪波动时加重。心理疏导联合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进食时细嚼慢咽,餐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呕血等警示症状,应立即进行胃镜或食管测压等检查。夜间反流明显者可尝试左侧卧位睡眠,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