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心血管内科 > 内科 > 心力衰竭
中老年心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基础疾病、症状表现及预后四个方面。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年龄差异导致其病因和病程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中年心衰多与...
耳针治疗心衰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减轻水肿及缓解焦虑情绪,需配合规范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
刺激耳甲艇等穴位可平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缓解...
出现明显气喘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沙丁胺醇、氨茶碱、布地奈德、孟鲁司特等药物,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或抗过敏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作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通常由主动脉内膜撕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或外伤等因素引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形成主要与{血管壁结构异常}、{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方综合征}、{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或先天性发育缺陷可导致血管壁弹性纤维断裂,形成薄弱区域。在血流冲击下,内膜易发生撕裂,血液进入中膜层并沿血管长轴剥离,形成假腔。此类患者可能伴随突发性胸背部撕裂样疼痛,需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治疗上常需紧急手术修复或腔内支架植入。
未控制的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持续高压冲击,加速中膜层胶原纤维降解。血压波动时易诱发内膜横向撕裂,血液在动脉壁分层扩展形成夹层。这类患者常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可能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需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粥样斑块导致主动脉内膜增厚变脆,斑块破裂后内膜完整性被破坏。血流通过破口进入中膜层形成夹层,常见于老年患者。此类情况可能合并下肢动脉搏动减弱,需通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严重时需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这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会导致主动脉中膜弹性纤维缺失,血管壁呈囊性坏死。患者多在青年期出现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夹层,典型体征包括蜘蛛指、晶状体脱位。需定期监测主动脉根部直径,必要时预防性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血流剪切力。
胸部撞击、坠落伤等外力可直接造成主动脉壁分层,心血管介入操作也可能意外损伤内膜。这类夹层起病急骤,可能伴随休克、心包填塞,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控制出血,并行覆膜支架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饮食需低盐低脂,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限制咖啡因和酒精。建议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和主动脉CT复查,携带疾病警示卡,出现突发性胸痛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马方综合征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直系亲属应筛查心血管异常。
肺结节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痰中带血、低热、乏力等表现。肺结节可能是炎症、结核、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建议定期随访或就医检查。
咳嗽是肺结节较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刺激等因素可能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诱发局部增生形成结节。若咳嗽持续超过两周或痰液性状改变,需警惕结节性质变化。临床常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明确病因后遵医嘱使用。
胸痛多表现为隐痛或钝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肺外周结节累及胸膜时可引起牵涉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胸闷感。胸痛可能与胸膜粘连、局部炎症反应有关,需与心血管疾病鉴别。出现持续性胸痛建议行胸部CT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痰中带血丝或血痰提示结节可能侵犯支气管黏膜血管。肺结核、真菌感染等良性疾病也可引起咯血,但需优先排除肺癌可能。临床常用云南白药胶囊、血凝酶注射液等止血药物,但需结合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
低热多出现在感染性结节患者中,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午后较明显。结核性结节常伴有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活动性炎症可能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等检查鉴别病因。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
乏力属于非特异性表现,可能与慢性缺氧、肿瘤消耗或心理因素相关。恶性结节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建议监测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指标,长期乏力者需完善全身检查排除转移灶可能。
发现肺结节后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变化。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咯血等情况,须立即就诊呼吸科或胸外科进一步评估。
肺部肿瘤患者通常需挂肿瘤科或胸外科,具体科室选择与肿瘤性质、分期及治疗方案有关。主要就诊原因包括不明原因咳嗽、胸痛、咯血等,可能涉及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肿瘤或良性肿瘤。
肿瘤科主要负责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肺部肿瘤若经病理确诊为恶性,通常需在肿瘤科制定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案。例如非小细胞肺癌可能使用吉非替尼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等药物,小细胞肺癌可能联合依托泊苷注射液治疗。该科室还会评估肿瘤分期,监测治疗反应及处理放化疗副作用。
胸外科主要处理需手术干预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结节或肿块具有手术指征时,胸外科医生会实施胸腔镜微创手术或开胸切除术。常见术式包括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肺癌或孤立性转移瘤。术前需完善肺功能评估,术后需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内科可作为初诊科室排查肺部肿瘤。当患者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呼吸内科会通过支气管镜活检、CT引导穿刺等手段明确诊断。对于晚期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等情况,该科室可进行姑息性治疗,如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化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
影像介入科针对无法手术的肺部肿瘤开展局部治疗。通过CT引导可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适用于心肺功能差的小病灶患者。对于中央型肺癌导致的气道狭窄,可在DSA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支架植入术。这些治疗需联合肿瘤科方案综合实施。
放疗科负责肺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早期肺癌可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替代手术,晚期患者则需姑息性放疗缓解骨转移疼痛或脑转移症状。常用设备包括直线加速器、伽马刀,治疗前需进行靶区勾画和剂量规划。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肺炎,需配合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预防。
确诊肺部肿瘤后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适量补充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术后患者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周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肿瘤变化,出现新发胸痛或体重骤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