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外科 > 胸外科
漏斗胸的遗传概率相对较低,多数情况与后天发育异常有关。遗传因素、维生素D缺乏、胸骨发育不良、结缔组织疾病是主要影响因素。
约15%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可能与FBN1基...
食道癌的早期报警信号主要有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反复反酸和体重下降。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食道黏膜异常改变,需及时就医排查。
早期表现为进食干硬食物时有哽噎感,可能与食道黏...
食道癌早期可能出现打嗝症状,其他常见表现包括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等。打嗝可能与肿瘤刺激膈神经或食道局部狭窄有关。
早期食道癌可能导致吞咽时有异物感或食物通过...
食道癌的早期主要报警信号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反复反酸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食道黏膜发生异常改变,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早期表现为进食干硬食物时有哽噎感,逐...
气胸的症状主要包括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心率加快。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轻微不适到进展期明显气促,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气胸患者常出现单侧尖锐胸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肩部或...
胸骨裂主要分为先天性胸骨裂和获得性胸骨裂两种类型。
胚胎发育过程中胸骨未完全融合导致,表现为胸骨部分或完全裂开,常合并心脏畸形。
胸骨裂主要包括轻度骨裂、直接暴力性骨折、继发性胸骨裂和先天性胸骨裂四种情况。
多由轻微外力或慢性劳损导致,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可通过胸带固定和休息缓解症状。
胸骨裂属于先天性胸壁畸形,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需与胸骨骨折、胸骨肿瘤、胸骨骨髓炎等疾病鉴别。
胸部X线可显示胸骨中线裂隙,CT三维重建能清晰评估裂缺范围...
胸骨裂是一种先天性胸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胸骨部分或完全未融合,可分为上段裂、下段裂和全胸骨裂三种类型。
胸骨柄未完全融合,可能伴随心脏异位,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严重...
胸骨裂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创伤性损伤、胸骨手术并发症、胸骨肿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骨区域疼痛、异常隆起或凹陷等症状。
胚胎期胸骨板融合障碍导致,可能与基因突变...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秋天气管炎确实容易发作,主要与气温变化、空气干燥、病原体活跃度增高等因素有关。气管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秋季高发与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直接相关。
秋季昼夜温差增大,冷空气刺激会导致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使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干燥空气使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痰液难以咳出,为细菌病毒繁殖创造条件。秋季也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活跃期,通过飞沫传播易引发感染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患者因气道高反应性,冷空气或粉尘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发作,表现为咳嗽加重、痰量增多或喘息。
部分特殊人群在秋季更需警惕气管炎发作。过敏体质者接触秋季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可能诱发过敏性气管炎。长期吸烟者气管黏膜已存在慢性损伤,秋季更易继发感染。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呼吸道防御能力较弱,需特别注意保暖与湿度调节。儿童群体因气管发育不完善,秋季集体生活环境中交叉感染概率增高。
建议秋季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慢性气管炎患者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出现持续咳嗽、黄脓痰或发热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肺炎。日常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润喉,但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过敏人群需减少秋季晨间外出,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接触。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质、炎性细胞等成分形成的斑块,尚未发生钙化。这类斑块通常质地较软,稳定性较差,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主要由脂质核心和纤维帽构成,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细胞碎片,外覆的纤维帽厚度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斑块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浸润、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斑块进展。当纤维帽变薄或破裂时,斑块内容物暴露于血流中,可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急性闭塞。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影,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为无钙化成分的充盈缺损,血管内超声可见低回声区域。与钙化斑块相比,非钙化斑块更易发生形态学改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部分非钙化斑块可能通过降脂治疗、抗炎干预等实现斑块逆转或稳定。
发现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后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避免吸烟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冠状动脉影像学评估斑块变化,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宝宝感冒期间吃奶粉呕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保持环境舒适、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少量多次喂奶能减轻胃肠负担。将单次奶量减少一半,间隔时间缩短至1-2小时。喂奶时保持宝宝上半身抬高30度,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选择低乳糖或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有助于消化吸收。避免在哭闹时强行喂奶,奶嘴孔大小需适合月龄。
每次呕吐后需补充5-10毫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配制补液水,分次少量饮用。母乳喂养者可增加哺乳频次。观察尿量应保持每天6次以上,尿液呈淡黄色。若出现口唇干燥、囟门凹陷需立即就医。
保持室温22-24℃并维持50%湿度,使用空气加湿器缓解鼻塞。每日通风2次但避免直吹冷风。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衣物。鼻塞时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哺乳前15分钟实施效果更佳。
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呕吐物带血丝或胆汁样物质,或出现嗜睡、前囟膨隆需紧急就医。发热超过38.5℃持续24小时应就诊。注意是否出现皮疹、腹泻或呼吸急促等新发症状。感冒病程通常3-5天,症状持续加重需医疗干预。
持续呕吐导致摄入不足、出现脱水征象或精神萎靡时需儿科就诊。医生可能开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或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病毒感染通常无须抗生素,但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避免自行使用止吐药物。
感冒期间注意保持宝宝充分休息,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每日监测体温3次并记录饮食排泄情况。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奶量,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米汤等过渡食物。家长接触宝宝前需规范洗手,患儿用品应单独消毒。若伴随咳嗽可轻拍背部帮助排痰,但避免剧烈摇晃。室内禁止吸烟,远离油烟等刺激性气味。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观察3天再恢复常规喂养。
鼻中隔偏曲手术风险通常较小,属于常规耳鼻喉科手术。手术风险与患者个体差异、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等因素相关。
鼻中隔偏曲手术在规范操作下安全性较高。常见风险包括术中出血、术后鼻腔粘连、局部感染等短期并发症,多数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抗感染处理避免。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鼻塞、头痛或嗅觉减退,通常1-2周内逐渐恢复。采用鼻内镜微创技术可降低黏膜损伤概率,术中配合影像导航系统能进一步提升精准度。术前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可排除基础疾病风险,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方案减少心血管系统负担。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脑脊液鼻漏、鼻梁塌陷等严重并发症,多见于复杂解剖变异或既往多次鼻部手术者。术中若发现骨质缺损较大需同期进行修补加固,术后需严格避免擤鼻、剧烈运动等增加颅内压行为。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调整治疗方案,术后加强血糖监测和出血评估。
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耳鼻喉专科医生实施手术,术后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定期复查鼻腔通气情况。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保持环境湿度有助于黏膜修复。如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或大量鲜红色鼻出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