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血液内科 > 内科 > 其它
首页上一页45678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眼睛长期红血丝可能与肝病有关,但更多由用眼过度、干眼症、结膜炎、过敏或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肝病导致的红血丝通常伴随黄疸、乏力等表现,单纯红血丝不能直接判定为肝脏问题。
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熬夜或阅读会导致眼表血管扩张,引发红血丝。这种情况可通过定时休息、热敷缓解。建议每用眼1小时闭目或远眺5分钟,避免揉搓眼睛加重充血。
泪液分泌不足时,眼球为补偿干燥会代偿性充血。常见于长期戴隐形眼镜、空调房久留人群。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进行睑板腺按摩治疗。
细菌或病毒感染结膜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红血丝,常伴分泌物增多。细菌性结膜炎可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病毒性需使用更昔洛韦凝胶,过敏性则需配合色甘酸钠滴眼液。
粉尘、烟雾、强光或隐形眼镜护理液过敏均可导致血管反应性扩张。需远离刺激源,佩戴防护镜,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控制症状。
肝硬化等肝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时,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眼表血管,但多伴随皮肤黄染、蜘蛛痣等典型表现。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确诊,不可仅凭红血丝判断。
日常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若红血丝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视力下降、眼痛,应及时到眼科排查角膜炎、青光眼等疾病,肝功能异常者需同步消化内科就诊。
玻璃体切割手术(玻切手术)的风险程度与患者个体情况、手术适应症及操作技术相关,多数并发症可控且发生率较低,但存在视网膜脱离、眼内感染、白内障进展等潜在风险。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术中可能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或出血,术后早期可能发生一过性高眼压或角膜水肿。眼内炎是严重但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不足百分之一,需通过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抗生素预防。长期风险包括晶状体混浊加速,部分患者术后数月至数年需行白内障手术。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术中出血或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风险略高。
手术风险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复杂病例如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外伤性玻璃体病变,术中操作难度增大可能导致更长时间的眼内灌注或更多器械使用。微创玻切技术的应用使切口相关并发症减少,但气液交换或硅油填充可能引发特殊问题,如继发性青光眼或硅油乳化。术前全面评估包括OCT检查和电生理测试,有助于预判风险并制定个性化方案。
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以促进视网膜复位,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飞行等可能影响眼压的行为。定期复查眼底和眼压监测至关重要,出现突发视力下降、眼痛或闪光感应立即就医。合理使用抗炎滴眼液和避免揉眼可降低感染风险,合并全身疾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血压至稳定水平。选择经验丰富的眼底外科团队进行手术,能显著降低技术相关并发症概率。
香菊片对儿童鼻炎有一定效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香菊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化香树果序、夏枯草、野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窍的作用,适用于风热型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鼻炎可能由过敏、感染、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
香菊片对风热型鼻炎效果较好,这类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黄涕、咽喉肿痛等症状。香菊片中的野菊花、夏枯草等成分能缓解鼻腔黏膜充血和炎症反应。但需注意,风寒型鼻炎(流清涕、怕冷)不适用该药。家长可配合医生使用生理海水鼻腔喷雾辅助清洁,避免擅自增加药量。
过敏性鼻炎患儿使用香菊片效果有限,需联合抗过敏治疗。该病常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与环境中的花粉、螨虫等过敏原有关。临床常配合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家长应减少儿童接触毛绒玩具、地毯等易藏过敏原的物品。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鼻炎可能出现发热、脓性鼻涕,此时香菊片仅作为辅助用药。若合并细菌感染,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家长需观察儿童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香菊片含夏枯草等寒凉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儿童用药需严格按年龄调整剂量,3岁以下幼儿慎用。服药期间出现腹泻、食欲减退应停药就医。不可与滋补性中药同服,用药3天症状无改善需复诊调整方案。
除药物治疗外,家长可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指导儿童正确擤鼻涕避免引发中耳炎。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过敏体质儿童应定期清洗床品,外出佩戴口罩。慢性鼻炎患儿可遵医嘱进行鼻腔冲洗,增强黏膜抵抗力。
儿童鼻炎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方案,香菊片并非对所有鼻炎均有效。家长应记录儿童症状变化,避免自行购药。日常注意保暖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质。若出现持续鼻塞、睡眠打鼾或听力下降,需及时排查腺样体肥大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专科治疗。
婴儿头癣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清洁护理、调整喂养方式、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婴儿头癣通常由真菌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弱、接触传染源、免疫力低下、环境潮湿等原因引起。
婴儿头癣多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用药前需清洁患处,避免药物与眼睛接触。若出现皮肤红肿加重或渗液,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头癣可能伴随头皮鳞屑、局部脱发等症状,真菌镜检可辅助诊断。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头皮,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发产品。清洗后保持头皮干燥,可选用纯棉透气材质的帽子。头皮结痂时不要强行剥离,可用橄榄油软化后清理。护理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脓疱、淋巴结肿大等继发感染迹象。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避免高糖饮食,减少真菌繁殖风险。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增加维生素B族和锌的摄入,如蛋黄、瘦肉泥等。避免让婴儿过度出汗,及时更换汗湿的枕巾。营养不良可能加重头癣病程,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患儿衣物、毛巾应单独清洗并煮沸消毒,避免与家人共用梳子等物品。家庭成员如有脚癣等真菌感染需同步治疗。托育机构中的患儿应暂时隔离,直至皮损消退。宠物接触后需彻底洗手,排查动物源性真菌感染可能。
治疗初期每1-2周复诊评估疗效,真菌学检查转阴后仍需巩固用药。顽固性头癣需进行真菌培养明确菌种,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病程超过4周或出现瘢痕性脱发时,需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可能性,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治疗期间家长应每日检查婴儿头皮变化,记录皮损范围与形态。保持居室通风干燥,室温控制在24-26℃为宜。避免婴儿抓挠患处,可暂时修剪指甲或使用棉质手套。头癣治愈后仍可能复发,需持续观察3-6个月,发现新发皮损及时就医。日常可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