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肿瘤外科 > 肿瘤科 > 其它
乳腺癌术后避免干重活主要与手术创伤恢复、淋巴水肿风险、肌肉功能重建、伤口愈合需求等因素有关。
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手术会切除部分胸肌及周围组织,术后早期剧烈活动可能...
乳腺纤维瘤多数可长期稳定存在超过30年,但需定期复查监测变化。乳腺纤维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手术切除。
对于体积小且生长缓慢的纤维瘤,建议...
12岁女孩患乳腺癌的概率极低,但存在罕见病例。乳腺癌在青春期前儿童中非常少见,主要与遗传因素、激素异常或特殊基因突变有关。
BRCA1/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风险,建...
三阳性乳腺癌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实现临床治愈,治疗效果与分期分型、治疗方案、个体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及靶向药...
乳腺纤维瘤出现疼痛多数与癌变无关,可能由激素波动、炎症反应、瘤体增大或外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超声或钼靶检查评估。
月经周期或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瘤体充血肿胀...
乳腺纤维瘤手术后半年伤口疼痛可能与瘢痕增生、局部感染、神经损伤、肿瘤复发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进一步评估。
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胶原过度沉积可能导致瘢痕增生,表现为...
乳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凹陷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肿瘤侵犯神经或合并炎症时。
早期乳腺癌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质地硬、边...
乳腺癌可发生在乳房任何部位,常见于外上象限、中央区、内上象限及外下象限,其中外上象限发病率最高。
约50%乳腺癌发生在此区域,可能与乳腺组织分布密集有关,典型表现为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症状主要包括腋窝肿块、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上肢淋巴水肿等。前哨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进展的重要标志,需及时就医评估。
早期可能触及无痛性硬结,...
乳腺癌早期通常无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乳房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晚期可能伴随局部疼痛或骨转移性疼痛。
早期乳腺癌多为无痛性肿块,可能伴随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布氏杆菌病属于职业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食用未经消毒的动物产品传播,常见于畜牧、兽医、屠宰等职业人群。
畜牧、兽医、屠宰等职业人群因长期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容易感染布氏杆菌病。
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未经消毒的乳制品传播。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导致慢性感染和器官损害。
职业人群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装备、规范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职业暴露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艾滋病检测遵循严格的保密原则,医院检测结果仅限本人及授权医务人员知晓,检测流程主要有匿名检测、实名检测、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等方式。
部分机构提供匿名编号检测服务,无需登记真实身份信息,检测结果通过编号查询。
常规检测需登记真实信息,但医疗机构会严格保护患者隐私,检测报告由专人保管。
部分医院提供15-30分钟出结果的快速筛查,检测过程同样执行保密规定。
实验室检测需采集血液样本,检测报告仅反馈给送检医生,不对外公开。
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感染者信息,检测者可放心就医,若需心理支持可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获取专业帮助。
牙龈脱皮通常由口腔炎症、维生素缺乏、机械损伤或干燥综合征等常见原因引起,艾滋病相关口腔表现多为白斑或溃疡而非单纯脱皮。
牙龈炎或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剥脱,需通过洗牙清除牙菌斑,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或甲硝唑口腔粘贴片。
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C缺乏会引发牙龈脆弱,建议增加深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或维生素C泡腾片。
刷牙力度过大或矫治器摩擦造成机械损伤,应改用软毛牙刷,局部可涂抹丁硼乳膏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可能伴发口腔黏膜脱屑,需进行抗核抗体检测,确诊后使用羟氯喹或环孢素等免疫调节剂治疗。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清洁,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持续两周不缓解应就诊口腔黏膜科排查病因。
艾滋病检测最准确的时间为高危行为后4-6周,实际准确度受窗口期长短、检测方法差异、个体免疫应答、病毒载量变化等因素影响。
不同检测技术窗口期不同,抗体检测需3-12周,核酸检測可缩短至1-4周,窗口期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第三代ELISA检测需3-8周,第四代联合检测可提前至2-6周,核酸检测最早1周可检出,快速检测准确度略低于实验室检测。
免疫功能低下者抗体产生延迟,肿瘤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可能出现窗口期延长,需延长复查时间。
暴露后病毒复制速度因人而异,早期病毒载量过低可能影响检出率,建议高危行为后6周和3个月分别复查。
建议高危人群在窗口期结束后复查,检测期间避免发生新的高危行为,日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