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手术后可通过散步、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柔韧性练习、核心肌群锻炼等方式逐步恢复运动功能。减重手术后运动恢复需根据个体恢复情况分阶段进行,通常术后1-2周开始低强度活动,2-4周增加运动量,4周后逐步恢复正常运动强度。
术后1-2周可从每日5-10分钟平地散步开始,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3公里。此时运动目的为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避免术后粘连。需注意避免斜坡行走和携带重物,若出现头晕或伤口疼痛应立即停止。建议使用计步器监测步数,初期每日不超过2000步。
术后3-4周可引入弹力带训练,重点锻炼上肢和下肢大肌群。选择15-20磅阻力的弹力带,每组动作重复8-12次,每日完成2-3组。训练时应保持正常呼吸节奏,避免屏气动作导致腹压增高。常见动作包括坐姿推胸、站姿划船等,需避开直接压迫腹部的训练姿势。
术后4-6周可尝试骑固定自行车或游泳等低冲击有氧运动。初始强度维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0%,单次运动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中运动需待手术切口完全闭合后进行,水温宜保持在28-32℃。运动前后需充分补水,但需避免运动中大量饮水导致胃部不适。
术后2周起可进行静态拉伸,重点拉伸胸肩、腰背和下肢后侧肌群。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30秒,重复2-3次,注意避免弹震式拉伸。推荐瑜伽中的猫牛式、仰卧转体等温和动作,练习时需使用瑜伽垫保护手术切口区域。
术后6-8周开始渐进式核心训练,初期采用仰卧抬腿、死虫式等无负重动作。待腹直肌功能恢复后,可增加平板支撑训练,初始维持15-20秒,逐步延长至60秒。所有核心训练需保持腰椎中立位,出现腹部牵拉感应立即停止。
减重手术后运动恢复需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术后3个月内避免高强度间歇训练、负重深蹲等高冲击运动。建议每周记录运动时长和强度变化,定期复查时向医生反馈运动耐受情况。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预防低血糖发生。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1.5-2克,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若出现持续腹痛、切口渗液或运动后呕吐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