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锌、硒、钙)、不饱和脂肪酸及甲壳素等营养物质。
螃蟹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属于易吸收的优质蛋白。其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适合术后恢复或体质虚弱者适量食用。但痛风患者需控制摄入量,避免嘌呤代谢负担加重。
螃蟹含有维生素B1、B2、B12等多种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2含量尤为突出。这类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对预防贫血和改善疲劳有积极作用。长期素食者可通过适量食用螃蟹补充维生素B12。
螃蟹的矿物质中以锌和硒最为丰富,每100克蟹肉可提供人体每日锌需求量的50%以上。锌元素能促进伤口愈合和味觉敏感度,硒则具有抗氧化作用。此外,蟹壳中的钙质含量也较高,但通常难以通过日常饮食直接吸收。
蟹黄和蟹膏中含有较多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EPA和DHA。这些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和脑功能发育有益,能辅助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因其胆固醇含量也较高,高血脂人群应控制食用量。
螃蟹外壳富含甲壳素,这种膳食纤维经加工后可制成壳聚糖。甲壳素具有吸附脂肪的特性,在保健品领域常用于辅助调节血脂。日常食用时可通过熬制蟹壳汤获取部分可溶性成分。
食用螃蟹时建议搭配姜醋汁,既能去腥又能中和寒性。脾胃虚寒者应避免空腹食用,过敏体质者首次尝试需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瘙痒或呼吸困难等反应。死蟹易滋生组胺毒素,必须确保鲜活状态下烹饪。儿童及孕妇食用需彻底加热至熟透,避免寄生虫风险。每周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为宜,可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同食促进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