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轻型、重型、极重型三种类型,分型依据包括血细胞减少程度、骨髓造血功能状态及临床症状严重性。
外周血细胞轻度减少,骨髓存在残余造血功能,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皮肤黏膜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通常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和促造血药物干预。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⁹/L,骨髓造血面积小于25%,需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环孢素治疗,或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重型基础上合并严重感染或出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0.2×10⁹/L,需紧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加强支持治疗。
患者应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定期监测血常规评估治疗效果,贫血严重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