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衡导致骨密度降低,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日常需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
骨小梁变薄断裂形成孔隙,常见于脊柱和髋部,表现为身高缩短或驼背,需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髋部等部位骨折,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相关,需进行骨折风险评估。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肾功能不全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需治疗原发病并配合骨健康管理。
建议每日摄入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适度进行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