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流感患者后可通过佩戴口罩、加强手部清洁、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流感通常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接触后立即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减少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概率。口罩需完全覆盖口鼻,避免触摸外表面,每4小时更换一次。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特别注意清洁指缝、甲缘等易残留病毒的部位。
密切监测体温及呼吸道症状7天,流感潜伏期通常1-4天。早期可能出现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后期多伴咳嗽、咽痛等局部表现。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时,需在48小时内就诊。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接触后建议单独居住通风良好的房间,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