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异型增生多数属于癌前病变,需结合病理分级判断严重程度,主要影响因素有异型增生程度、息肉大小、基底浸润情况、家族病史。
腺体结构轻度紊乱,细胞异型性较小,癌变概率较低。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
细胞异型性明显,腺体结构显著异常,癌变风险较高。建议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每3-6个月复查。
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恶变风险增加,尤其伴有表面糜烂或溃疡时,需扩大切除范围并缩短随访间隔。
若病理提示黏膜肌层浸润,可能需追加外科手术切除。此类情况需结合腹部CT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
发现肠息肉异型增生后应限制红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补充,避免吸烟饮酒,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