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症状主要有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乏无力、视力模糊等。血糖高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药物影响、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长期血糖高可能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血糖高时,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引起口渴感。患者会频繁饮水但仍感觉口干,严重时每日饮水量可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与高渗性利尿有关,常见于糖尿病早期或血糖控制不佳时。建议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饮食或药物。
血糖超过肾糖阈时,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并带走大量水分,形成渗透性利尿。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尤其夜间起夜频繁。长期多尿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警惕糖尿病肾病风险。可通过尿糖试纸初步筛查,确诊需结合血糖检测。
胰岛素缺乏时,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导致体重短期内快速减轻。患者可能食欲正常甚至亢进,但肌肉组织逐渐消耗。这种消瘦在1型糖尿病中更为典型,出现该症状应尽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供能时,会出现持续性的疲劳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伴随电解质紊乱可能出现四肢乏力,严重时影响日常活动。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需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鉴别。
高血糖会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暂时性屈光不正。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聚焦困难,血糖控制后多可恢复。但长期高血糖可能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飞蚊症、视野缺损等不可逆损害,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发现血糖高症状应及早就医检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确诊后需坚持饮食控制,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