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严重程度可通过症状表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并发症风险综合判断,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心悸程度、活动耐量下降、血栓栓塞概率及心脏结构变化。
轻度房颤可能仅表现为短暂心悸,严重时可出现持续性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晕厥,伴随血压下降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阵发性房颤(发作48小时内自行终止)风险较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需警惕,发作频率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往往提示病情进展。
通过心电图确认房颤类型,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扩大程度(超过40毫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是判断预后的关键指标。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既往卒中史患者属高危人群,CHA2DS2-VASc评分≥2分时年卒中概率显著增高,需积极抗凝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脉搏节律,避免酗酒和过度劳累,确诊房颤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