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99次播放 时长02:00
58979次播放 时长01:56
57159次播放 时长02:15
52326次播放 时长01:46
59178次播放 时长02:08
52828次播放 时长02:19
52435次播放 时长02:19
61255次播放 时长01:44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66276阅读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47567阅读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47296阅读
Q: 发现胶质瘤后怎么办?
A:
发现胶质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胶质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电离辐射、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遗传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手术是胶质瘤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开颅或微创技术切除肿瘤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全切后可能无须辅助治疗,高级别胶质瘤需结合病理结果制定后续方案。 术后残留或无法手术的胶质瘤可采用放射治疗,常用调强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高级别胶质瘤需同步配合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增强疗效。 常用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洛莫司汀、贝伐珠单抗等,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或抑制血管生成发挥作用。治疗方案需根据分子病理检测结果个体化选择。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可使用靶向药物,如IDH1突变抑制剂ivosidenib。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部分新药可通过临床试验途径获取。 确诊后应尽早就诊神经外科,术后定期复查MRI监测复发迹象,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1、手术切除:
2、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4、靶向治疗:
A:
低级别胶质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位置、病理分级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制定。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同时保护正常脑功能。术后需结合病理结果明确肿瘤分级。 适用于术后残留肿瘤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常用调强放疗技术。可能伴随脱发、疲劳等副作用,需定期评估疗效。 常用替莫唑胺胶囊、洛莫司汀胶囊、丙卡巴肼片等烷化剂类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可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需进行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可能引起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核磁共振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头痛加重或神经功能缺损需及时就诊。1、手术切除
2、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4、靶向治疗
A: 一级胶质瘤手术是可以治愈性的。如果在术后影像上有残余肿瘤,则可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整个肿瘤。放疗和化疗对此类肿瘤极其有限治疗。
Q: 一级胶质瘤手术能治愈吗?
A: 一级胶质瘤又称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手术是可以达到治愈的。如果在术后影像上有残余肿瘤,则可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整个肿瘤。放疗和化疗对此类肿瘤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