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两岁宝宝肠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肠胃炎发作期间应减少固体食物摄入,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及乳制品,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常规饮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家长需观察宝宝进食后反应,出现呕吐或腹泻加重需暂停进食。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或淡盐水。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液体,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呕吐。可观察尿量判断补水是否充足,6小时无排尿或尿液深黄需加强补液。家长需记录每日出入水量,包括饮水、进食及排泄情况。
3、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Ⅲ能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后分次服用。轻度脱水每日补充50-100毫升/千克体重,中重度脱水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不可用运动饮料替代,其糖分过高可能加重腹泻。家长需确保补液温度接近体温,避免冷刺激引发呕吐。
4、使用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或抗生素。病毒性肠胃炎通常无须抗菌治疗,滥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菌群紊乱。家长需完整记录用药时间与剂量。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精神萎靡或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需急诊处理。粪便常规培养和轮状病毒检测可明确病原体,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慢性腹泻或营养不良患儿可能需肠内营养支持。家长需保留新鲜大便样本供检测,就医时详细描述症状起始时间与变化过程。
肠胃炎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1-2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鱼肉糜。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避免重复感染。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必要时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定期测量体重评估营养状况,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若症状反复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排查食物过敏或慢性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