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清铜测定、尿铜检测、骨髓穿刺等方法确诊。
1、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网织红细胞比例,溶血性贫血典型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伴随间接胆红素升高。
2、血清铜测定: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清铜浓度,铜中毒患者血清铜水平通常超过正常值,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尿铜检测: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铜排泄量,铜中毒时尿铜排泄量明显增加,该项检查有助于评估体内铜蓄积程度。
4、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检查可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骨髓象常表现为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怀疑铜中毒时应立即停止接触铜源,检查前避免摄入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贝壳类海鲜,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铜治疗并定期监测血铜指标。
血压170/110毫米汞柱属于3级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干预。
1、靶器官损害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肌肥厚、肾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需通过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进行保护性治疗。
2、急症风险该血压值已达高血压急症标准,可能诱发脑出血或急性心衰,需静脉使用硝普钠等速效降压药物紧急处理。
3、继发因素需排查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可改善血压控制效果。
4、综合管理在药物控制基础上,须严格限盐、规律监测血压,并筛查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进行综合干预。
建议立即到心血管内科急诊就诊,避免剧烈活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