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胎动通常在妊娠18-20周开始被感知,28-32周逐渐形成规律。胎动规律性主要与胎儿发育阶段、孕妇活动量、胎盘位置及胎儿睡眠周期有关。
1. 胎儿发育孕中期胎儿运动系统发育完善,动作幅度增大,但尚未形成昼夜节律,胎动呈现间歇性活跃。
2. 孕妇活动孕妇静息时更易感知胎动,日间活动可能掩盖胎动感觉,建议每日固定时间静卧观察。
3. 胎盘位置前壁胎盘可能缓冲胎动感知,需结合超声检查评估,后壁胎盘通常更易察觉规律胎动。
4. 睡眠周期胎儿在孕晚期建立20-40分钟的睡眠觉醒周期,表现为餐后1小时及夜间胎动频繁的特征性规律。
建议妊娠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计数胎动1小时,正常值为每小时3-5次,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胎心监护。
同房后避免怀孕的方法主要有紧急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短效避孕药、避孕套。
1、紧急避孕药同房后72小时内服用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等药物可干扰受精卵着床,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宫内节育器同房后5天内放置含铜节育器可通过改变宫腔环境阻止妊娠,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3、短效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药物需按周期规律服用,能抑制排卵实现避孕效果。
4、避孕套同房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可物理阻隔精卵结合,同时降低性传播疾病风险。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避孕方式,长期避孕可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重复使用紧急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