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脏供血不足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供血不足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供血不足心律不齐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血管内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可引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典型症状包括胸闷、活动后心悸,可能伴随肩背部放射痛。治疗需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表现为心悸、乏力伴低热。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史,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治疗需卧床休息,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片、曲美他嗪片等营养心肌药物,合并心力衰竭时需加用利尿剂。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电活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长期利尿剂使用、腹泻或饮食失衡人群,表现为肌无力伴心律不齐。血电解质检查可确诊,轻症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

4、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更年期或长期焦虑人群易出现自主神经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症状呈发作性,与情绪波动相关,动态心电图显示心率变异性降低。可尝试谷维素片、稳心颗粒配合认知行为治疗,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快心肌代谢,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患者多伴体重下降、手抖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可确诊。需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缓解心悸,同时限制含碘食物摄入。

心脏供血不足心律不齐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食用深海鱼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出现持续胸痛立即舌下含服并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合并糖尿病者需更严格控制血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服用高血压药物的原则

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规律服药、监测血压、避免随意停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1、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药物。例如,年轻患者可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片,每日10-20mg,老年患者可考虑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片,每日5-10mg。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以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2、规律服药:高血压药物需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随意更改剂量。建议患者每日固定时间服药,如早晨起床后或晚餐前,以维持血压稳定。漏服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3、监测血压: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变化。建议每周至少测量2-3次,使用家用血压计或前往医院测量。监测结果有助于医生评估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避免随意停药:高血压患者不可因血压暂时稳定而自行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如需调整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或更换药物。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减弱降压药效果,利尿剂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需谨慎。患者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结合饮食、运动等综合管理。饮食上应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增加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等。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血压控制。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