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放疗后大便有血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放疗后大便有血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于淑霞
于淑霞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放疗后大便有血可能由放射性肠炎、痔疮发作、肠道黏膜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护理、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

1、放射性肠炎

放疗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导致炎症,表现为便血伴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康复新液、美沙拉嗪等药物保护肠黏膜。

2、痔疮发作

放疗可能加重原有痔疮,表现为鲜血附着粪便表面。可使用太宁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3、肠道黏膜损伤

放射线直接损伤肠道血管导致渗血,通常为暗红色血便。建议使用生长抑素、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等止血药物。

4、凝血功能障碍

放疗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导致出血倾向。需检查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使用氨甲环酸等促凝血药物。

放疗后出现便血应记录出血量和颜色,保持肛周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时向放疗团队反馈症状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1岁5个月的宝宝口臭是怎么回事

1岁5个月宝宝口臭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饮食残留、胃肠功能紊乱、龋齿等原因引起。

1、口腔卫生不良:

家长需注意宝宝口腔清洁,奶渍或食物残渣滞留可能滋生细菌。建议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牙龈和舌面,避免使用成人牙膏。

2、饮食残留:

高糖奶制品或辅食残渣发酵产生异味。家长应减少夜间哺乳频率,餐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避免睡前进食。

3、胃肠功能紊乱:

可能与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有关,常伴随腹胀或大便异常。可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4、龋齿:

乳牙早期龋坏会产生腐败气味,需儿科口腔专科检查。治疗需专业涂氟或填充,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含奶瓶入睡。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类辅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持续口臭需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病理性因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