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肺心病一般不会遗传,肺心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后天因素引起。肺心病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悸等症状。
肺心病属于后天获得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关联较小。主要诱因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以及胸廓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典型症状为活动后气短加重,伴随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严重时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如肝肿大、腹水。
极少数情况下,某些可能增加肺心病风险的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能通过影响肺部结构或功能间接导致肺心病。这类遗传病在我国较为罕见,且往往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肺部症状,与常见的成年发病的肺心病存在显著差异。
预防肺心病需重点控制原发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祛痰药物,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使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血管扩张剂。日常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出现持续咳嗽、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肺功能检查和心脏超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