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主要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常见原因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因素、肝胆系统异常等。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过程,少数可能与病理性因素相关。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3天,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皮肤黄染程度较轻,一般局限于面部和躯干,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促进胆红素排泄。

2、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能干扰胆红素代谢。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与喂养不足有关,迟发型可持续至生后2-3个月。表现为轻度黄疸但精神状态良好,若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短暂暂停母乳观察。

3、溶血性疾病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常见于ABO溶血或Rh溶血。黄疸出现早且进展快,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监测胆红素水平,严重时需光疗或换血治疗。产前筛查和产后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4、感染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抑制肝酶活性,影响胆红素代谢。除黄疸外可伴有发热、喂养困难、反应差等感染征象。需进行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及时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抗感染治疗。

5、肝胆系统异常

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扩张等疾病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陶土色大便。需通过超声、肝胆核素扫描等检查确诊,胆道闭锁需在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和程度,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出现黄疸过早、过重、消退延迟或伴随精神差、拒奶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中药或偏方退黄,日光浴退黄需谨慎控制时间并保护眼睛,所有病理性黄疸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一岁半宝宝吐奶怎么办

一岁半宝宝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观察饮食和就医等方式缓解。吐奶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食物过敏、胃食管反流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喂养姿势:喂养时保持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喂奶,减少奶液反流。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正确含乳,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的奶嘴型号,避免流速过快。 2、控制奶量: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喂养更适合宝宝消化能力。观察宝宝吃奶时的反应,避免强迫喂奶,防止胃部过度充盈。 3、拍嗝:喂奶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吐奶几率。拍嗝时可让宝宝趴在肩上,手掌呈空心状,力度适中。 4、观察饮食:注意宝宝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等。添加辅食时遵循从单一到多样、从少量到多量的原则,避免过早引入不易消化的食物。 5、就医:若吐奶频繁且伴有体重下降、哭闹不止、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胃食管反流或感染等病理因素可能引发严重吐奶,需医生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注意宝宝的饮食结构,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增加宝宝的活动量,促进消化功能发育。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排除潜在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