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九岁儿童尿床需要检查什么?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九岁儿童尿床需要检查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九岁儿童尿床需要检查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脊柱磁共振、遗尿症评估量表及内分泌激素水平。遗尿可能由生理性发育延迟、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神经调控障碍或激素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1、尿常规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肾脏疾病可能出现蛋白尿。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尿培养或肾功能检查。家长需协助儿童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避免样本污染影响结果。

2、泌尿系统超声

超声可观察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肾脏结构,排查先天性畸形如输尿管反流、膀胱逼尿肌异常等。部分儿童因膀胱容量过小或排尿功能障碍导致遗尿,超声能直观显示排尿后膀胱是否完全排空。检查前需让儿童憋尿,家长应提前做好沟通减轻儿童紧张情绪。

3、脊柱磁共振

用于评估骶椎隐裂等神经管闭合异常,这类病变可能干扰膀胱神经调控。若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等异常,患儿可能出现下肢感觉异常伴随遗尿。检查需儿童保持静止状态,家长可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

4、遗尿症评估量表

通过记录夜间排尿次数、尿量、觉醒状态等数据,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量表评估需家长连续记录2周儿童排尿日记,包括睡前饮水量、夜间唤醒反应等细节,帮助医生判断是否为单纯性夜间遗尿。

5、内分泌激素检测

检测抗利尿激素水平可判断是否存在夜间多尿症。部分儿童因昼夜激素分泌节律异常导致夜间尿液浓缩功能不足,需通过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调节。抽血检查前需空腹,家长应安抚儿童配合采血。

建议家长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夜间定时唤醒排尿。可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如延迟排尿练习,避免责备加重儿童心理负担。若检查发现病理性因素,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或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日常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尿痛、尿色异常等症状,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一吃就吐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婴儿一吃就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胃肠炎、食物过敏、先天性幽门狭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少量多次喂食、药物治疗、更换配方奶粉、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喂养不当

喂养姿势不正确或喂奶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婴儿吞咽过多空气。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奶,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洞大小。哺乳后需竖抱拍嗝15-20分钟,待婴儿打出嗝后再平放。若吐奶后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

2、胃食管反流

婴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可能与早产、神经系统发育延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进食后喷射性呕吐、烦躁哭闹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黏膜,严重者可考虑雷尼替丁糖浆抑制胃酸分泌。

3、胃肠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会导致呕吐伴腹泻。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水样便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细菌感染时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呕吐严重者需暂时禁食。

4、食物过敏

对母乳或配方奶中蛋白质过敏可能引发呕吐。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通常伴有湿疹、血便等症状。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回避牛奶、鸡蛋等过敏原,配方奶喂养者可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必要时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过敏症状。

5、先天性幽门狭窄

幽门肌层肥厚导致胃出口梗阻需手术治疗。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出生后2-3周出现的喷射性呕吐、脱水等症状。确诊后需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6小时可开始少量喂水,24小时内逐步恢复喂养。

家长需记录婴儿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口鼻腔清洁防止误吸。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奶粉。每次喂奶后保持婴儿右侧卧位,抬高床头30度。若出现呕吐物带血、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