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便血

息肉切除后便血?立即采取这些措施!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息肉切除后便血?立即采取这些措施!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吴东海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息肉切除后出现便血可能是由于术后创面恢复不佳、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根据出血的量和原因,及时采取止血、防感染、调整饮食等措施,并在必要时立即就医。
1、术后创面恢复不佳引发出血
便血是息肉切除后常见的不适表现,多由创面愈合过程中轻微损伤引起。此类问题通常出现在术后1-2天内,出血量较少且不伴有明显疼痛。建议患者术后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负重,同时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对伤口的刺激。多饮水,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绿叶蔬菜和水果,以软化大便。如果出血持续或量较大,请立即与医生联系。
2、术后感染导致炎症性出血
若术后护理不当,创面可能受到细菌感染,导致出血加重,并可能伴随肠道疼痛、恶心或发热等症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清洁,可使用温水坐浴缓解局部不适,并避免长期卧床和肠道滞留粪便。对于感染严重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如头孢类药物或甲硝唑,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3、肠道功能紊乱或术后应激引发便血
手术可能导致短期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甚至便血的现象。此时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类的摄入。多吃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白粥、蒸鸡蛋、低脂酸奶等,帮助肠道恢复。同时可以通过温和的腹部按摩辅助肠道蠕动。
4、便血超出正常范围的严重情形
如果术后便血持续超过3天、出血量较大、颜色深红或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是术后大出血的表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止血药物治疗如云南白药口服或安络血注射液、内镜下再次治疗甚至进行紧急手术处理。
息肉切除后便血是某些患者术后可能面对的情况,适当的日常护理、多观察身体状况,并在必要时及时咨询医生是应对的关键。如出现严重或异常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避免延误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经常便血是直肠的原因还是痔疮

经常便血可能与直肠疾病或痔疮有关,具体原因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便血常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炎或直肠癌等疾病,不同病因的治疗方式也有所差异。痔疮通常表现为排便时出血,血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直肠疾病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痔疮:痔疮是便血的常见原因,通常由长期便秘、久坐或腹压增加引起。痔疮分为内痔和外痔,内痔出血多为无痛性,外痔可能伴随疼痛。治疗可通过饮食调节如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坐浴温水坐浴10-15分钟或使用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每日2次缓解症状。 2、肛裂:肛裂是肛门皮肤或黏膜的裂伤,常因排便困难或腹泻引起。肛裂出血量较少,但伴随剧烈疼痛。治疗可通过软化粪便如口服乳果糖,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和局部涂抹药膏如硝酸甘油软膏,每日2次促进愈合。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的良性增生,可能因遗传或慢性炎症引起。息肉出血通常无痛,但长期存在可能恶变。治疗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并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如电切术或冷圈套切除术彻底清除。 4、直肠炎:直肠炎是直肠黏膜的炎症,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或放射性损伤引起。直肠炎出血伴随腹痛、腹泻或黏液便。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生素如甲硝唑,每次500毫克,每日3次或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每日10-20毫克。 5、直肠癌:直肠癌是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饮食或慢性炎症有关。直肠癌出血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体重下降。治疗需通过手术如直肠前切除术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合放化疗综合治疗。 饮食上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促进肠道蠕动。若便血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肠镜或肛门镜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