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脊髓炎后下肢水肿,怎么办啊?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脊髓炎后下肢水肿,怎么办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脊髓炎后下肢水肿可通过抬高患肢、穿戴弹力袜、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脊髓炎后下肢水肿通常由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循环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抬高患肢

将下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建议在卧床休息时使用枕头垫高下肢,每次抬高20-3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长期坚持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家长需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避免压迫水肿部位。

2、穿戴弹力袜

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适用于慢性水肿患者。选择压力等级为20-30毫米汞柱的中筒或长筒弹力袜,白天穿戴8-10小时,夜间脱下。初次使用时可能感觉紧绷,应逐步适应。皮肤破损或严重动脉硬化患者禁用。

3、物理治疗

气压循环治疗仪通过周期性充气压迫肢体,模拟肌肉泵作用,每次治疗30-45分钟。低频电刺激可改善肌肉收缩功能,减少淋巴液淤积。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能预防关节挛缩。物理治疗需长期坚持,每周3-5次。

4、药物治疗

呋塞米片可增加尿液排出,减轻组织间液积聚,但需监测电解质。地奥司明片能增强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七叶皂苷钠片具有抗炎消肿作用。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合并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5、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淋巴水肿,可考虑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重建淋巴回流通路。严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需行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术前需完善下肢血管造影评估,术后配合加压包扎和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存在感染、血栓等风险,需充分评估获益比。

脊髓炎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每小时活动下肢5分钟。定期测量腿围监测水肿变化,皮肤出现发红、发热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医。夜间睡眠时可垫高床尾15-20厘米,配合腹式呼吸训练改善循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肛裂属于痔疮吗

肛裂不属于痔疮,两者是两种不同的肛肠疾病。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痔疮是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肛裂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和便血,痔疮则以无痛性便血、脱出为主要特征。

肛裂多因便秘、腹泻等导致肛管皮肤机械性损伤,裂口多位于肛门前后正中线,呈梭形或线状。典型症状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伴有少量鲜红色便血。慢性肛裂可能形成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治疗需保持大便软化,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地奥司明片、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促进裂口愈合。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病与久坐、妊娠、腹压增高等因素相关。内痔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和痔核脱出,外痔可形成血栓引起剧痛。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化痔栓、草木犀流浸液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久坐久站。若出现反复便血、肛门肿物脱出等症状,应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通过肛门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