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由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胃泌素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内镜切除、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等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奥曲肽、兰瑞肽等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肿瘤生长。
2、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胃黏膜炎症导致肠上皮化生,可能诱发肿瘤。患者常伴上腹隐痛、消化不良,需通过胃镜监测,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合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治疗。
3、胃酸缺乏:低胃酸状态促使胃泌素分泌增加,刺激肠嗜铬样细胞增生。表现为餐后腹胀、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药物可选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调节胃酸。
4、胃泌素瘤:胰腺或十二指肠的胃泌素瘤导致胃酸过度分泌,可能继发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症状为顽固性腹泻,确诊后需手术切除原发灶,配合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
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物,定期复查胃镜与血胃泌素水平,肿瘤直径超过1厘米或伴转移时需考虑根治性手术。
胃癌不会传染。胃癌属于恶性肿瘤,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但不存在病原体传播途径。
1、遗传因素部分胃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CDH1基因突变有关。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诱因,可通过消化道传播,但胃癌本身不会传染。根除治疗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3、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品可能损伤胃黏膜。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
4、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疾病可能恶变为胃癌。需定期随访,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胃癌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焦虑情绪,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