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儿童左腹部下方疼痛可能由肠痉挛、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查。
1、肠痉挛饮食不当或受凉可能导致肠道平滑肌收缩引发疼痛,家长需用温热毛巾敷腹部并调整饮食结构,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或匹维溴铵片缓解症状。
2、便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饮水过少会导致粪便堆积,家长应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并培养规律排便习惯,严重时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或聚乙二醇4000散。
3、肠系膜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发热伴持续性隐痛,需血常规检查确诊,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布洛芬混悬液治疗。
4、泌尿系统感染细菌逆行感染可能导致膀胱或输尿管炎症,常见尿频尿急症状,家长需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确诊后可用头孢地尼分散片、呋喃妥因肠溶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控制感染。
避免让孩子进食生冷刺激食物,疼痛发作时保持卧床休息,若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有呕吐、血尿等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胰腺坏死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治疗方案主要有液体复苏、抗生素应用、内镜或外科清创、营养支持等。
1、疾病分级根据修订版亚特兰大标准分为间质水肿型(轻型)和坏死型(重型),后者伴有持续器官衰竭或局部并发症。
2、危险因素胆石症与酗酒占主要病因,高甘油三酯血症、ERCP术后、药物因素等也可诱发胰腺微循环障碍。
3、治疗原则早期以ICU监护和器官支持为主,感染性坏死需延迟干预,优先选择经皮引流或内镜下清创,开放性手术作为备选方案。
4、预后评估合并多器官衰竭者死亡率可达20%-30%,无菌性坏死预后较好,幸存者需长期随访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发病后72小时内需禁食并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恢复期应严格戒酒并控制血脂,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及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