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胃癌相关化验单(PGI、PGII、G-17)需结合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水平综合判断,主要关注指标异常包括PGI下降、PGR降低、G-17升高。
1、PGI水平:胃蛋白酶原I(PGI)低于正常值可能提示胃黏膜萎缩,需结合胃镜检查确认萎缩性胃炎或早期胃癌风险。
2、PGII变化:胃蛋白酶原II(PGII)升高常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黏膜炎症,但特异性较低,需联合其他指标评估。
3、PGR比值:PGI与PGII比值(PGR)<3时胃癌风险增加,该指标对胃体部癌变筛查敏感性较高。
4、G-17数值:胃泌素-17(G-17)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反映胃窦部病变,低水平则提示胃体萎缩,需结合胃镜病理诊断。
建议携带完整检查报告至消化内科就诊,避免自行解读数值,胃癌确诊需依赖胃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
胃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表现,治疗方式主要有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
1、上腹隐痛早期多表现为剑突下钝痛或饱胀感,与慢性胃炎症状相似,可通过胃镜检查鉴别,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2、食欲减退肿瘤生长影响胃功能导致早饱感,伴随贫血时症状加重,建议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3、体重下降肿瘤消耗与进食减少共同导致,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需警惕,可遵医嘱使用甲地孕酮改善食欲。
4、呕血黑便肿瘤溃破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紧急情况需内镜止血,晚期患者可考虑雷莫芦单抗等抗血管生成药物。
确诊后应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胃癌内镜治愈率超过90%,日常需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蛋白酶原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