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牙髓炎发炎可通过局部冷敷、口服止痛药、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治疗。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周病、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早期炎症可用冰袋外敷患侧面部,每次15分钟,帮助缓解疼痛肿胀。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炎症。
2、口服止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短期缓解疼痛,须遵医嘱使用。
3、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并填充根管,适用于牙髓坏死但牙齿可保留的情况。治疗需2-3次就诊完成。
4、拔牙严重牙体缺损或根尖周病变时需拔除患牙,拔牙后3个月可考虑种植修复。
治疗期间避免患侧咀嚼,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口腔检查可预防复发。出现剧烈疼痛或面部肿胀需立即就医。
牙龈出血伴随恶心干呕可通过口腔清洁护理、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排查系统性疾病等方式改善。症状通常由牙周炎症、维生素缺乏、消化系统问题、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护理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可能导致出血,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理牙缝,每日用温盐水漱口减少细菌滋生。
2、调整饮食习惯缺乏维生素C或进食辛辣食物可能加重症状,需增加柑橘类水果、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过烫或坚硬食物刺激黏膜。
3、药物治疗牙龈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含漱液、西地碘含片或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感染,恶心干呕若与胃炎相关可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
4、排查系统性疾病肝硬化或血液病可能导致凝血异常,伴随呕血需排查肝功能及血常规,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会加重牙周问题需定期监测血糖。
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呕血需立即就诊,日常避免用力刷牙,妊娠期女性出现类似症状应优先排查妊娠期牙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