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乙肝大三阳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弱与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有关,常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
1、传染途径血液传播是最主要途径,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感染;性接触传播概率较低但仍需警惕。
2、病毒复制状态乙肝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此时传染性较强;病毒DNA载量越高传染风险越大,需定期检测肝功能与病毒指标。
3、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护;感染者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等物品,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4、治疗管理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可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能调节免疫功能,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
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饮酒及肝损伤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控制。
病毒感冒具有传染期,通常在出现症状前1-2天至症状消失后3-7天内具有传染性,实际传染期长短受到病毒类型、个体免疫力、症状严重程度、防护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
1、病毒类型:不同感冒病毒的传染期存在差异,鼻病毒传染期较短,流感病毒传染期较长。
2、个体免疫力:免疫力较强的人群传染期相对较短,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延长病毒排放时间。
3、症状严重程度:症状明显的发热咳嗽阶段传染性最强,随着症状减轻传染性逐渐降低。
4、防护措施: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可有效缩短病毒传播期。
建议在感冒期间做好隔离防护,症状消失后继续观察3天,儿童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防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