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横结肠癌化疗后腹泻可能与化疗药物损伤肠道黏膜、肠道菌群失衡、继发感染、饮食不当或肿瘤进展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及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腹泻是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严重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1、化疗药物损伤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化疗药物会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导致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水样便伴腹痛,肠黏膜脱落时可见黏液。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暂停化疗。
2、菌群失调
化疗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致病菌过度繁殖引发渗透性腹泻。粪便多呈酸臭味,伴随腹胀肠鸣。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避免进食高乳糖食物,酸奶需选择无糖低脂品种。
3、继发感染
免疫力下降易合并艰难梭菌或轮状病毒感染,表现为突发水泻、发热。确诊需做粪便培养,轻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调理,中重度感染需口服盐酸小檗碱片或静脉用抗生素,同时加强肛周皮肤护理。
4、饮食因素
高脂、辛辣或生冷食物刺激受损肠道,化疗期间应选择低渣饮食。推荐米汤、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进食。避免豆类、西兰花等产气食材,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每日补充淡盐水。
5、肿瘤进展
肿瘤复发转移可能导致肠梗阻或分泌性腹泻,常伴消瘦、便血。需复查CT或肠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可短期使用洛哌丁胺胶囊控制症状,但需排除感染后使用,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化疗期间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与性状,出现血便、持续腹痛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优先选择苹果泥、南瓜等低敏食材,避免空腹饮用乳制品。适当补充锌元素有助于肠黏膜修复,活动时注意预防跌倒脱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电解质,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止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