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脚底烫伤起大泡属于二度烫伤,需及时处理避免感染。烫伤后水泡形成主要与皮肤真皮层损伤、局部组织液渗出有关,可能伴随疼痛、红肿等症状。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冲洗后用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不可强行撕破水泡。若水泡直径超过3厘米或位于关节处,建议就医由专业人员处理。
完整的水泡可作为天然保护层,可在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或水胶体敷料。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连材料。若水泡已破损,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再覆盖透气性敷料。每日更换敷料时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促进创面愈合,但孕妇及磺胺过敏者禁用。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不可自行刺破水泡或涂抹牙膏等异物。
当出现水泡液浑浊、周围皮肤发红扩散、发热或跳痛等症状时,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更易继发蜂窝织炎,需及时就医进行创面培养,必要时静脉输注抗生素。
愈合期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摩擦伤处,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新生皮肤娇嫩,需每日涂抹维生素E乳预防瘢痕。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完全愈合前禁止游泳或泡澡。
烫伤后2-3天水泡可能继续增大属正常现象,但若持续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须立即就诊。恢复期间保持伤处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深度烫伤或面积超过手掌大小者需烧伤专科处理,防止遗留功能障碍。日常接触高温物品时应穿戴防护鞋具,厨房操作注意远离热油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