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颌下腺肿大可能由颌下腺炎、涎石症、流行性腮腺炎、颌下腺囊肿、颌下腺肿瘤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进食后加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颌下腺炎
颌下腺炎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腺体导管阻塞引发炎症,常见症状为单侧颌下区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热敷促进分泌物排出。急性期需避免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
2、涎石症
涎石症是颌下腺导管内形成钙化结石阻塞唾液排出所致,典型表现为进食时腺体胀痛加剧。可通过超声或CT确诊,较小结石可尝试促唾液分泌药物如毛果芸香碱片配合按摩排出,较大结石需行涎腺内镜取石术或导管切开术。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累及双侧颌下腺,表现为耳垂周围肿胀、咀嚼疼痛。确诊后需隔离治疗,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儿童患者需警惕睾丸炎或卵巢炎等并发症。
4、颌下腺囊肿
颌下腺导管发育异常或外伤后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触诊有弹性感且生长缓慢。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较小囊肿可观察随访,较大囊肿需手术切除防止感染。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创面。
5、颌下腺肿瘤
包括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腺样囊性癌等,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能伴随面神经麻痹。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良性肿瘤行腺体切除术,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并配合放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避免过硬或过酸食物刺激腺体。出现持续肿大超过1周、伴随发热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诊。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异常,40岁以上人群发现无痛性肿块应排除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