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牙齿做根管治疗后怎么修复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牙齿做根管治疗后怎么修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牙齿做根管治疗后可通过嵌体修复、全冠修复、桩核冠修复、贴面修复、活动义齿修复等方式恢复功能。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因失去牙髓营养供应而变脆,需及时修复以避免折裂。

1、嵌体修复

嵌体修复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小的后牙,采用金属或陶瓷材料定制嵌入窝洞。嵌体能与剩余牙体紧密结合,恢复牙齿原有形态和咀嚼功能。嵌体修复磨除牙体组织较少,但对剩余牙体强度要求较高。修复后需避免咬硬物,定期检查边缘密合性。

2、全冠修复

全冠修复适用于缺损较大的牙齿,将整个牙冠包裹保护。全冠能均匀分散咬合力,防止治疗后的牙齿劈裂。金属烤瓷冠兼具强度与美观,全瓷冠生物相容性更佳。修复前需制备牙体并取模,佩戴临时冠过渡。修复后可能出现牙龈刺激或咬合不适,需及时调整。

3、桩核冠修复

桩核冠修复适用于牙冠严重缺损但牙根完好的情况。先植入金属或纤维桩增强固位,再制作核体恢复牙体形态,最后用全冠覆盖。桩核系统能有效利用剩余牙根,但操作复杂且费用较高。修复后可能出现桩松动或根折,需避免侧向咬合力。

4、贴面修复

贴面修复适用于前牙美学区轻度缺损,采用超薄瓷片粘接于牙面。贴面能改善牙齿颜色和形态,磨除牙体组织量最少。瓷贴面透光性与天然牙接近,但粘接技术要求高。修复后需避免啃咬硬物,定期检查边缘微渗漏情况。

5、活动义齿修复

活动义齿修复适用于多颗牙齿缺失且无法固定修复的情况。通过金属支架或弹性基托支持人工牙,可自行摘戴清洁。活动修复创伤小且费用较低,但稳定性与咀嚼效率较差。初戴时需适应异物感,夜间应取下清洁,定期调整卡环固位力。

根管治疗后修复方式需根据剩余牙体量、咬合关系及患者需求综合选择。修复后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修复体边缘,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或开瓶盖。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检查修复体完整性及牙周健康状况。出现修复体松动、崩瓷或牙龈红肿时需及时就诊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智齿冠周炎能流人吗?

智齿冠周炎一般不会直接传染给他人。智齿冠周炎是智齿周围软组织的炎症,通常由局部细菌感染引起,不具有传染性。

智齿冠周炎的发生主要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有关,导致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龈瓣下堆积,引发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可能伴随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炎症局限在口腔局部,不会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给他人。日常共用餐具、接吻等行为通常不会造成传染,但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其他口腔疾病。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且存在开放性创口,细菌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引发全身感染,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以局部冲洗、消炎为主,必要时需拔除智齿。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可有效预防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智齿冠周炎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饭后及时漱口,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智齿区域。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炎症扩散。健康人群无须过度担心被传染,但建议避免与患者共用牙刷等直接接触口腔的物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