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痔疮手术后大便失禁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痔疮手术后大便失禁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痔疮手术后出现大便失禁可能与手术损伤肛门括约肌、炎症刺激或神经损伤有关,还可能因术后护理不当引起。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修复括约肌、改善肠道功能及进行康复训练。
1、手术导致肛门括约肌损伤
痔疮手术过程中,肛门括约肌可能会因操作不当受到伤害,影响控制大便的能力。这在复杂痔疮或需要切除较大范围组织时更为常见。对此,可以通过后续手术修复括约肌,改善控便功能。另外,轻度损伤可采取物理康复训练,如肛门收缩训练凯格尔运动,帮助恢复肌肉张力。
2、术后局部炎症或水肿
术后因组织愈合,肛门周围可能出现炎症反应或水肿,暂时影响控便能力。这通常是短期现象,可通过服用消炎药如甲硝唑、环丙沙星,配合局部温水坐浴,帮助缓解肿胀和刺激。在这期间,建议尽量保持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或便秘食物。
3、术中神经受损
肛门部位的神经分布密集,痔疮手术偶尔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进而干扰大便控制。这种情况恢复时间较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经修复疗法,同时可借助神经调控设备或康复护理促进恢复。
4、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未注意饮食调控或忽视伤口清洁,也可能间接引发大便失禁。术后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苹果、绿叶蔬菜,以促进肠道健康,同时每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您痔疮术后出现大便失禁,应尽早就医检查具体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康复护理,避免延误病情。术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以确保恢复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陈旧性肛裂怎么治疗

陈旧性肛裂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温水坐浴、局部护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陈旧性肛裂通常由长期便秘、排便习惯不良、肛管压力增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局部使用硝酸甘油软膏0.4%浓度或地尔硫卓软膏2%浓度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裂口愈合。口服乳果糖10毫升/次,每日2次或聚乙二醇17克/次,每日1次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肛门的刺激。 2、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每日食用300克蔬菜、200克水果,促进肠道蠕动。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大便干燥。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以免加重局部炎症。 3、温水坐浴:每日进行2-3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裂口愈合。坐浴后可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肛门部位清洁干燥。 4、局部护理:保持肛门部位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使用含有芦荟或维生素E的软膏涂抹局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避免久坐或久站,适当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手术治疗:对于长期不愈合的陈旧性肛裂,可考虑手术治疗。内括约肌侧切术通过切断部分肛门内括约肌,降低肛管压力,促进裂口愈合。肛裂切除术直接切除裂口及周围瘢痕组织,适用于伴有肛乳头肥大或哨兵痔的患者。 陈旧性肛裂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包括改善排便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局部清洁等。日常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