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小儿麻痹症通常在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7-14天发病,潜伏期范围为3-35天。发病时间与病毒毒力、感染剂量及个体免疫力有关。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或肠道黏膜繁殖,随后侵入局部淋巴组织。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胃肠症状,病毒被免疫系统清除。当病毒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弛缓性瘫痪。典型病例在发热1-4天后出现不对称性肢体瘫痪,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瘫痪进展期通常持续2-3天,体温恢复正常后瘫痪不再进展。急性期过后,未死亡的神经细胞功能可能部分恢复,但严重损伤的神经元对应肌群会遗留永久性瘫痪。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我国采用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的免疫程序。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剂型,需全程规范接种才能建立持久免疫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流行期间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如发现儿童出现发热伴肢体无力等症状,须立即隔离并送医诊治。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要宝宝,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前评估和全程管理。
糖尿病患者计划怀孕前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建议低于6.0%-6.5%。孕前3-6个月应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评估和心血管系统检查。妊娠期间需要更严格的血糖监测,空腹血糖应维持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胰岛素是妊娠期首选的降糖方案,口服降糖药需在医生评估后调整。孕期营养管理需要兼顾血糖控制和胎儿发育,每日热量摄入分5-6餐,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
妊娠期高血糖可能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流产等风险。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可能加重视网膜病变和肾病进展。妊娠期新发糖尿病产后多数可恢复,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概率增加。部分口服降糖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需在孕前更换为胰岛素治疗。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危及母婴安全。
建议糖尿病患者孕前咨询内分泌科和产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控糖方案。妊娠期间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产后需继续监测血糖,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母婴远期糖尿病风险。定期进行眼底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糖尿病并发症。